自得江湖乐,信无朝市求。
扁舟载妻子,没齿是春秋。
见客如成愕,问鱼多掉头。
严陵疑可亚,范蠡岂其流。
诗句原文:
渔父者,避世隐士也。年老志坚,常游江滨,以钓鱼为生。其人不慕荣利,超然物外,自得其乐。见客来,不以世俗之礼相待,但以渔翁之礼相待,与客人共话天地之大。
译文:
屈原既放逐于江南,流落于泽畔的江边,他的容颜憔悴,身形枯槁。一位渔夫见到他,便问他:“您难道是三闾大夫吗?为何要来到这等地步?”屈原回答:“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 渔父听了屈原的话,便反问到:“世人污浊而我不污浊,众人都喝醉了酒我却独自清醒,这样看来,我与他们有何不同呢?”
赏析:
此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位人物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的差异。渔父主张顺应世事的变化,保持与世推移的态度,而屈原则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渔父的言行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思想。他主张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刻意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选择了一条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只有保持内心独立和自由,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屈原则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愿意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值得为之奋斗,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也要坚持下去。他的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和担当的崇尚。
《渔父》这首诗通过对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思想和屈原坚守信念的精神。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和挑战,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