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高原尚苦乾,未妨平陆欲生湍。
眼中乍见扶藜出,耳畔未嗟啼鸟欢。
汉诏当知本宽大,豳诗政复著艰难。
尔能粗得饥肠实,我亦安辞脚力酸。

【注释】三月十七日:三月十六日。乾(qian千)谷县,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高原:泛指高旷的平原地区。湍(tuān团,水流急速的样子):山涧急流。眼中乍见扶藜出:忽然看见拄着藜杖的老人出现。藜(lí离),植物名。古代读书人常用它作为手杖。耳畔未嗟啼鸟欢:耳边还听到鸟儿欢叫的声音。汉诏(zhòng中古时皇帝对臣民颁发的文告)当知本宽大:西汉文帝曾下过“宽民育才”的诏令,所以诗人说汉朝的圣明之主知道本该宽松一些。豳诗(bīn quū宾群,周代古国名)政复著艰难:诗经中有很多表现人民生活困苦的篇章,如《小雅·北山》等,所以诗人说周朝的先贤们也写出了艰难的诗句。尔能粗得饥肠实:你能够勉强满足饥饿的肠胃。尔:你们。安辞脚力酸:何必辞劳呢?脚力,这里指腿脚。酸:疲倦。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乾谷县赈济灾民后,从州门出发回老竹、鹅口等地,又折返到州城去,最后从浦口乘舟归家途中写下的十首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作者写于乾谷救灾期间,也是他在赈济之后返回家乡途中所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开头两句:“闻道高原尚苦乾,未妨平陆欲生湍。”说的是在干涸的高原上,老百姓仍然遭受干旱之苦;但在平地上,却有泉水喷涌,溪流潺潺。诗人用“高原”、“平陆”两个名词来概括整个西北地区,以表达他对于西北边区广大地区的关切。“尚苦乾”,即仍然很干旱。“欲生湍”,即希望有清泉涌流。这一句是说,在西北地区旱情严重的情况下,老百姓盼望泉水喷涌,溪水奔流,以求得解渴润身。

下面三句:“眼中乍见扶藜出,耳畔未嗟啼鸟欢。”是说在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手杖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听到了鸟儿欢唱的声音。这几句诗,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即尽管旱情严重,但人们并没有绝望。

中间四句:“汉诏当知本宽大,豳诗政复著艰难。”是说汉朝的圣明之主知道应该放宽政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诗经》中有很多描写人民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的篇章,如《小雅·北山》等,说明周朝的先贤们也写出了艰难的诗句。这几句诗,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于朝廷政策的赞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担忧。

最后两句:“尔能粗得饥肠实,我亦安辞脚力酸。”是说你们能够勉强满足饥饿的肠胃,我也只好辞谢劳累的脚力了。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作者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也流露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深深地体会到了灾民的痛苦和困难,因此他决心要为灾区人民做一些事情,哪怕自己也要承受劳累和辛苦。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关切的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北地区旱灾的情况以及灾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心,以及对朝廷政策的赞赏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