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騣岭下源初发,鹅口山前渐可舟。
一百八盘谁谓险,二十四溪何自游。
深厉浅揭故数数,车烦马殆真悠悠。
惜哉当此方倥偬,不然亦足供夷犹。

【注释】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老竹自老竹至鹅口复回老竹由乾溪上入浦口泛舟以归得诗十首 其三马騣岭下源初发,鹅口山前渐可舟。一百八盘谁谓险,二十四溪何自游。深厉浅揭故数数,车烦马殆真悠悠。惜哉当此方倥偬,不然亦足供夷犹。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奉命赈济荒年饥民时,从乾溪出发到浦口泛舟而归,共写了10首诗。这里所选的第三首是其中的一首。《全唐诗》编为第742首。

马騢岭下,指诗人从马鬃岭出发;“始”字点明时间。鹅口山前,指诗人由鹅口江口上岸。这两句是写出发的情景。“始”字和“前”字,都表示时间的开始,与“马騢岭下”的“下”和“鹅口山前”的“前”呼应。

“一百八盘”,形容盘山路十分曲折。“谁谓”句是说:谁说这些盘山路十分危险呢?“二十四溪”,指沿途的四道溪流。“何自”,即“何处”。这两句是写在山中行进的情形。“深厉浅揭”,指用大绳拉船,或用小木排顺水而行。“故”,因为,“数数”,是说多次、屡次的意思。“车烦马殆,真悠悠”,意思是说车疲马乏,真像悠悠地徘徊。“方”,才。“方”,才,才,才,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这两句是说:车疲马乏,真像悠悠地徘徊。

末联“惜哉当此方倥偬”,慨叹当时国家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不然亦足供夷犹”,表示即使不这样也完全可以悠闲自得。这两句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看法。“吁哉”,叹息之声。“当此”,指当时的局势。“倥偬”,忙碌匆忙的样子。“夷犹”,闲逸从容的样子。这两句是作者对于自己处境的一种看法。

这首诗写景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生动形象,感情真挚。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一百八盘”、“二十四溪”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笔下,感受着那曲折盘旋的道路和那潺潺的溪流声。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