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岂乐居岩薮,逢此百罹聊饮酒。
龚生未免不食亡,孔融竟落奸雄手。
想见龙眠下笔时,伫目精神思尚友。
开图我亦有遗恨,不得执屦从其后。
【诗句释义】
渊明岂能乐住深山,遇此百罹聊饮酒。
龚生未必不食而亡,孔融竟落奸雄之手。
想到那时我下笔时,凝神思考还思念你。
打开这幅画我也有遗憾,未能追随其后学习书法。
【注释】
(1)归去来图:晋陶潜《归去来辞》中有“引壶觞以自酌”句,后遂以“归去来图”指归隐山林之画。
(2)岩薮:山间的水草丛生处。
(3)龚生:即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王龚。
(4)不食:食不果腹,饿死。
(5)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曹操曾欲召为侍中。
(6)执屦:手拿鞋子,指跟随在后。
【译文】
陶渊明怎能乐意住在深山里,遇到这百遭灾难才饮酒解闷。
王龚或许不会饿死,孔融终究落入奸雄的手下。
想起那时我下笔时,凝神沉思还想念你。
打开这图画我也有些遗憾,未能跟在你后面学习书法。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作者在长安与张旭相会时作。《旧唐书·张旭传》说:“旭善草书,流出于行间,有若飞动。超逸绝群,当时无有及者。”他写的《草书歌》中就有“时时着意酒添筹,醉后连臂挥彩毫”的句子。这首诗便是写他挥笔草书的情景。
首联点题。“渊明”,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多次被贬,但他仍能保持高尚节操。“岂乐居岩薮”,表明他并不喜欢隐居山林。“逢此百罹”,“罹”,遭遇的意思。这里指他屡次被贬官外放,所以才会借酒浇愁。
次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感慨。“龚生”指汉龚胜,字伯升,王莽篡汉时,他不愿做官,隐居不仕,后被杀。“孔融”指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因反对董卓专权而被害。“未免不食亡”一句意为:他们两人都因为坚持正义而死。“孔融终落奸雄手”一句意为:最后还是被恶人所控制,身陷囹圄。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志士仁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他们不幸结局的惋惜。
第三联写画家挥毫泼墨的场面,也是全诗的重点。“龙眠”指宋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米芾(bi ),他的真迹流传极少,后人只能通过摹本来观赏。“下笔时”是说米芾写字的时候。“思尚友”的意思是:他在写字的时候还惦记着朋友呢。这一句写出了米芾的书法特点:运笔流畅自如,如龙游水中。同时,也表现了他的为人:心地坦荡、性情高洁。“伫目精神思尚友”,意思是说米芾在写字的同时,还在凝神思考着他的朋友。“思尚友”,即思念友人,表示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开图我亦有遗恨”,意思是说:我在画画时也有遗憾之处。“不得执屦从其后”一句,意为说我没有能够像米芾那样跟随在他后面学书法。这里既表现了自己的谦虚,同时也暗含了一种羡慕。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含蓄蕴藉,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