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家传墨庄书,人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家传墨庄书,人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注释:青色的毡子不是旧时之物,高大的树木岂能是故国的?我家世代传承墨庄的书卷,我继承了先父文靖的品德。想要了解治理国家的盛衰,这全在于是否注重道德修养。我只有惭愧于自己的服饰与官位,应当亲身参与耕种和耕作。
赏析:
这首诗是常州先生在任太守期间所作的五首诗中的第四首。常州先生(陈鉴)曾担任过多个官职,最后以太守的身份退休,所以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官场的经历和感悟。
“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这句话表达了常州先生对过去岁月的回忆。青毡是一种质地优良的草料,乔木则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这里可能是指故乡的景色。通过对比新旧事物的变化,诗人感慨时光荏苒,世事如梦。
“家传墨庄书,人嗣文靖德。” 这句话赞美了家族的传统和德行。墨庄可能是常州先生的家族中藏书的地方,文靖则可能是指先父的德行。这句话表明了家族的传统和德行对个人的影响。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这句话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治国之道需要注重道德修养,否则国家就会衰落。这是对治理国家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的认识。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这句话表达了常州先生对自己身份的反思。他感到自己虽然身着官服,但内心却不如耕夫勤劳朴实。他认为自己应该像农民一样亲身参与劳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民生疾苦。
整首诗以常州先生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治理国家的感悟。通过对过去、家族和治国之道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