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溧阳船,白首凡几遭。
宜其登览地,靡复应接劳。
吴流乱如带,吴岫冗若毛。
吴人阙共载,吴语闻空嘈。
虽云面目熟,竟尔名字逃。
冬常置雨雪,春复冲波涛。
兹行又累日,逆风苦悲号。
曾微咫尺帆,颇费千万篙。
一以付累句,再焉兹薄醪。
诗书陶靖节,相马九方皋。
【注】①溧阳:古县名,今属江苏省。②上塘:地名。③官河:即官塘河,在江苏苏州市西南。④达:通达。⑤“登览”二句:登上高处远望,观赏景色;应接:应酬、接待。⑥吴流:指吴淞江。⑦吴岫:指吴山。⑧共载:同乘一船。⑨吴语:吴地方言。⑩“虽云”二句:虽然吴语已很熟悉,但名字仍然陌生。⑪冬常置雨雪:冬天常有雨雪。⑫冲波涛:冲激波浪。⑬兹行:此行。⑭累日:几天。⑮逆风:逆水行舟时遇到的逆风。⑯曾微咫尺帆:曾经有一尺见方的船帆。⑰颇费千万篙:用千把支桨划船很费力。⑱陶靖节:陶渊明。⑲相马九方皋:《庄子·杂篇》中说,宋国有一个善于相马的人名叫九方皋,他到野外看马,只凭三年的培育和表现,就看出千里马是哪种马,而看不出普通的马。⑳诗书:指诗歌和书籍。㉑相马:比喻观察事物。
译文:
我平生在溧阳坐过的船,白了头发,已经经历了好几次。
那是个登高远望的地方,没有再应接过应酬、招待。
吴地的大江像带子一样乱,吴山的山峰像毛发那样多。
吴地的人,都不再同我一起乘坐船只,吴地的方言,听起来空空洞洞。
虽然说吴地的方言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我的名字还是陌生。
冬天常常有下雪的天气,春天又常常被冲刷着波浪滔天。
这次出行又是好几天,要逆风行驶,真是令人悲伤。
我曾经有一尺见方大小的船帆,现在要用上千支桨来划。
我把这件事写进诗里,再次用酒来庆祝。
我就像陶渊明那样,擅长诗书;也像相马专家九方皋那样,善于辨别马的好坏。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其游历江南诸名胜之地的所见所闻。诗分两段。前六句为第一段,诗人以自己的一生经历说明自己多次游览江南各地,每次都是顺水而行;后八句为第二段,描写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全诗语言平实通俗,意境优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