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争知竞冶容,纷纷墙穴交相从。
谁知亦有秉正色,奉养辛勤供织舂。
过期不嫁心不悔,偃蹇数夫终德配。
君不见兰生林下久含章,得时可以充君佩。
周愚卿用荀卿氏之语以遇名斋从余求诗为赋古意一首:
世俗争知竞冶容,纷纷墙穴交相从。
谁知亦有秉正色,奉养辛勤供织舂。
过期不嫁心不悔,偃蹇数夫终德配。
君不见兰生林下久含章,得时可以充君佩。
注释:
- 世俗争知竞冶容:世俗(指一般人)争相知道(指欣赏),竞(争夺)着追求美丽(容貌)。
- 纷纷墙穴交相从:纷(繁多)纷(众多)墙(墙洞)穴(洞穴),交相(交错)从(跟随)。形容人们争相追随或依附。
- 执正色:保持正直的颜色。
- 奉养辛勤供织舂:奉养(供养、赡养),辛勤(努力)供(贡献)织(纺织)、舂(谷物加工成米)春(粮食)。这里比喻勤劳工作,为家庭提供衣食。
- 偃蹇数夫终德配:偃蹇(高耸、直立的样子,这里比喻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数(多、多个)夫(指人,这里泛指众多的人),终(最终)德(道德)配(匹配、相称)。意思是说,即使有很多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最终也只能与那些真正有道德的人相称。
- 君不见兰生林下久含章:君(您,对他人的敬称),不见(没有看到),兰生林下(兰花生长在林间树下),久(长久)含章(花苞长时间不开放),得时可以充君佩(等到合适的时候,这些花苞就可以成为您的衣带玉佩)。
赏析:
这首诗是周愚卿用荀卿氏之语以遇名斋从余求诗为赋古意一首。全诗以“世俗争知竞冶容”开篇,描绘了人们争相追逐外在美的景象;接着以“持正色”、“奉养辛勤供织舂”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坚守正道、勤劳付出的人的赞美。最后一句则通过比喻,强调了只有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赏,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