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渡口钲鼓鸣,忆同居民送君行。
至今是邦数廉吏,君与韦陆俱其名。
别来忆君已腾趠,故人无复思渔钓。
岂知更作畿县丞,未免流俗轻嘲傲。
如君为学未易论,渊源固自知所尊。
使其策足上台省,憸人吉士当以分。
韬藏自是玉之美,奈何有道贫贱耻。
汉宣且识东海萧,吾君聪明岂不尔。
愿君强饭力自持,九十半百古语之。
扁舟仅可顷刻住,便风催人当语离。
诗句解析
1 简子崧时丞建德:这一句描述了某人在建德担任丞官的情景。”简子崧时丞建德”是诗的开头,直接点出了人物身份和时间地点。
石田渡口钲鼓鸣:描绘了一个繁忙的渡口场景,钲鼓声中,人们送别了一位官员。
至今是邦数廉吏: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廉洁从政的高度赞赏,认为他至今仍然是众多清廉官吏中的佼佼者。
君与韦陆俱其名:这里的“韦陆”可能指的是韦、陆二人,他们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因此这句话赞扬了这位被赠予的人与他们有相同的美誉。
别来忆君已腾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深切思念,因为自从分别以来,诗人一直在回忆着他的事迹和成就。
故人无复思渔钓:诗人提到,由于对官员的敬仰,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怀念渔夫或钓鱼的生活,而是专注于官场事务。
岂知更作畿县丞:诗人表达了惊讶之情,因为他没有想到那位官员还会再去做县丞这样的重要职务。
未免流俗轻嘲傲: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那些轻视官员的世俗风气的不满,认为官员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嘲笑和侮辱。
如君为学未易论:这里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学问表示敬佩,认为他的学问不易评判,值得尊重。
使其策足上台省:这句诗意味着如果这位官员能够施展才华登上高位,那么他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憸人吉士当以分:诗人认为那些奸诈之徒和贤良之士都应该各得其所,各有所长。
韬藏自是玉之美:诗人用玉比作这位官员,认为他虽然平时低调,但内在价值和才能如同珍贵的玉石一样美丽。
奈何有道贫贱耻:诗人感慨于那些有道德却贫穷的人会遭受鄙视,这是对现实的批判。
汉宣且识东海萧:这里提到的“东海萧”可能是一位历史人物或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朝廷的贤明和识人之眼的认可。
吾君聪明岂不尔:诗人以此自问,暗示自己的君主同样具备睿智和英明。
愿君强饭力自持:诗人希望这位官员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动摇。
九十半百古语之:这句诗引用了古代的谚语,表达了对官员健康长寿的期望。
译文及注释
简子崧时丞建德:在建德的时候,作为县丞。
石田渡口钲鼓鸣:石头田渡口,锣鼓声震天响。
至今是邦数廉吏:直到现在,还是众多的清廉官吏。
君与韦陆俱其名:你(指被赠予的人)和韦、陆两位一样,都是闻名的清正廉洁的官员。
别来忆君已腾趠:自从分别以来,我常常怀念你,你的名声已经显赫无比。
故人无复思渔钓:老朋友们已经不习惯去思考捕鱼和钓鱼的事情。
岂知更作畿县丞:谁能想到你竟然又成为了一个县丞呢?
未免流俗轻嘲傲:难免落入世俗的轻慢和嘲笑之中。
如君为学未易论:如果你能够做学问,那将是非常不容易的。
使其策足上台省:希望你能够有足够的才能,登上朝廷的高堂省阁。
憸人吉士当以分:奸邪的人和贤能的人应当各有所值。
韬藏自是玉之美:你虽外表低调,但内在价值和才能犹如美玉一般珍贵。
奈何有道贫贱耻:然而,那些有道德却因贫困而受鄙视的人会感到羞耻。
汉宣且识东海萧:汉朝的宣帝皇帝也认识东海郡的萧何。
吾君聪明岂不尔:我们的君主一定也是聪明睿智的。
愿君强饭力自持:希望你能坚强地吃饭,努力保持自我。
九十半百古语之:就像古人说的“人生七十才开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某位清官的形象和经历。诗人对他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有对时代风气的批评,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