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得君来,念我忘偪仄。
君行竟先我,未免为此别。
自怜性多忤,每负朋友责。
如何君父子,相与独无隙。
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 其三
客中得君来,念我忘偪仄。
君行竟先我,未免为此别。
自怜性多忤,每负朋友责。
如何君父子,相与独无隙。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赵蕃的一首五言律诗《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遵循传统五言律诗的结构形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与故友叔骥及其父子分别后的心情和感慨。
第一句“客中得君来,念我忘偪仄。”表达了诗人在外地得到故友的消息时的喜悦和欣慰。“客中”意味着诗人处于异乡,而“得君来”表明了诗人得到了故友的消息。这里的“念我忘偪仄”则表示因为故友的到来,诗人感到不再孤单和压抑。
第二句“君行竟先我,未免为此别。”反映了诗人对即将与朋友告别的无奈和感伤。“君行竟先我”说明朋友的行动比诗人更快,而“未免为此别”表达了诗人不得不接受这种离别的现实。
第三句“自怜性多忤,每负朋友责。”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性格中不和谐因素的自怜以及对朋友责任的承担。这里的“性多忤”指诗人性格中的倔强,容易与人产生矛盾;“每负朋友责”则表明这些性格上的缺陷给诗人带来了对朋友的愧疚。
末句“如何君父子,相与独无隙。”是对前文的一种反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关系的期望。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父子的关系,诗人希望他们能够像其他朋友一样,保持长久和融洽的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个性与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人际交往和心理活动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