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动地至,有如穷冬时。
居人不知感,客子深怀悲。
故山邈何许,倏忽半岁辞。
行脚债未了,悠悠遂臻兹。
刍薪且弗给,更问裘褐为。

【注释】

①“居人”二句:居者不知有寒冷,远客则感伤离别。穷冬时指严冬。

②“故山”二句:故乡的山遥遥何处?转眼已过了半年。辞犹去也。

③“行脚”二句:旅途中欠债未还完,悠悠然终于来到了这里。

④“刍薪”二句:柴草和草料都来不及备足,只好再问有没有皮衣穿。

【赏析】

《九月十一日雪二首》其二,是作者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流寓江陵时所作。诗题下自注:“时年五十”。这首诗写诗人在飘风苦寒的天气里,又逢岁暮天寒时节,思念故乡、亲友,感叹漂泊之苦,抒写了诗人的羁旅愁情和怀乡之情。

开头两句“寒风动地至,有如穷冬时”,描绘了当时严寒的天气,使人感到刺骨的寒冷。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用字却十分精当。“动”字将风的力量表达得活灵活现,仿佛能听见它呼啸的声浪。接着诗人写到“居人不知感,客子深怀悲”,这是对前面天气的描述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写出了身处异地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凉。

后四句是诗人对自身遭遇的陈述和感慨,“故山邈何许,倏忽半岁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已经半年多的时间;“行脚债未了,悠悠遂臻兹”,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生活艰辛,债务未清,而漂泊的生活依然没有结束。最后两句“刍薪且弗给,更问裘褐为”,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生活艰辛,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保障,只能向别人借宿。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天气和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