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藏书务书多,昔人读书病书少。
藏书不读竟何用,岁老财供蠹鱼咬。
俞君命意何其贤,藏书读书两相兼。
有楼不肯贮风月,名以万卷非徒然。
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
为君作诗岂无意,一鸱时送从兹始。

【题解】

这是一首题咏藏书楼的诗。诗人对藏书楼的命名表示了不满,认为藏书楼名虽为“万卷”,但实际上藏书不多,而读书人很多,因而感到藏书无用,不如把精力放在读书上,所以诗中对“万卷楼”提出了批评:藏书不读,何其无谓?藏书多而不读,又有何用呢?诗人还借喻说,藏书人如果像蠹鱼蛀书一样贪婪地积累财宝,那也不值得称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意思是说我如今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像清清的水一样,只有对书籍的爱好是始终不衰的。

【注释】

喻氏万卷楼(在江西南昌):指喻良能。喻良能,字元善,号喻氏,北宋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建万卷楼,收藏图书甚富,著有《周易说义》、《周易集解》等书,并撰《易说序》、《书说序》。他的藏书和治学精神,给后人以很大影响。俞君:即俞文豹。俞文豹,字文豹,号澹庵,南宋文学家。他与朱熹同为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尤以笔记杂录著称于世。

【译文】

现在人们藏书只追求数量多,过去的人读书却只嫌书少。

藏书不读又有什么用处?随着年岁老去,这些财宝只能供蛀虫咬噬。

俞文豹的用意多么贤明,既爱书又好学两不误。

有楼不藏风月之景,取名‘万卷’岂不是徒然虚名!

我今天所有的一切想法都像清水一样平静,只有耽读书籍之心不死。

为你写下这首诗,难道就没有一点意思吗?从鸱枭开始鸣叫时起,我的志向就已萌发了。

【赏析】

此诗题作“题喻氏万卷楼”。万卷楼是喻良能所建的藏书楼,位于江西临川。喻良能是北宋著名的目录学家,也是一位酷嗜典籍的大收藏家。他的万卷楼藏书丰富,且善于整理、分类、校雠。喻氏万卷楼在宋代是藏书楼中一个很有特色的范例。喻氏万卷楼在当时是有名的藏书楼,它不仅藏书量大、质量高而且注重版本考证和保存,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喻氏万卷楼的藏书量很大,据宋史记载:“万卷楼下置书库,凡得古器鼎彝、图籍碑铭数千卷。”但喻氏万卷楼并不是藏书楼,它是喻良能为了收藏图书、便于研究而建造起来的,故名为“万卷”,实际上藏书并不多。由于喻氏万卷楼藏书有限,加上喻良能性格迂腐,不善交际,所以他的书友很少。喻良能死后,喻氏万卷楼便成了一座废屋。

俞文豹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藏书家。他与朱熹一样都是福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历代职官表叙论》中指出:“自唐虞以上,尚矣!”他认为上古时代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没有阶级斗争,所以官吏都很清廉正直。这种观点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书目答问》中他又提出:“大抵三代以前之人,皆务知实学,不求虚文。”他主张学习应该以实际知识为主,不要过分讲究形式。在《书说序》中他更是明确地说:“余谓书之传者,非止记事言理而已,亦必有以兴起人意而激扬其气者焉。”他主张学问应该有用处,不应该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这些见解都是很可贵的。

此诗是作者在喻氏万卷楼建成之后所作。作者首先对喻氏万卷楼的命名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喻氏万卷楼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像是拥有许多藏书,但实际上藏书并不多,而读书人却很多。因此他批评喻氏万卷楼的名不副实,认为它只是徒有虚名。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喻氏万卷楼藏书不读又有什么用处呢?随着年岁老去,那些财富只能供蛀虫咬噬了。这两句是说喻氏万卷楼既然藏书不多,又不肯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去读书研究,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作者又以“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如今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像清水一样平静,只有对书籍的爱好是始终不衰的。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对喻氏万卷楼的看法。作者先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为什么喻氏万卷楼要取一个“万卷”的虚名呢?其实它的藏书并不多,如果它能够多收集一些书,那么它就不必再取这个虚名了。然后,作者又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疑问:既然喻氏万卷楼藏书不多,又不肯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去读书研究,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作者又以“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如今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像清水一样平静,只有对书籍的爱好是始终不衰的。这就是说,虽然喻氏万卷楼的藏书已经很多了,但是它的存在仍然不能使作者满足。因为作者知道,要想真正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古代的政治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才行。因此,尽管喻氏万卷楼的藏书已经很丰富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作者的需求。

这首诗是作者对喻氏万卷楼的一种看法。从全诗来看,作者是不满意喻氏万卷楼的。作者认为喻氏万卷楼虽然拥有丰富的藏书,但它却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研究和探索学问。而这正是作者所不屑一顾的地方。因此他对喻氏万卷楼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书籍、研究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古代的社会状况。

俞氏万卷楼的建成和落成仪式都是在诗人的陪同下举行的。在落成仪式上诗人赋诗一首,题为《题喻氏万卷楼》,这是一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