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
岂惟吾州罕此流,他州亦复难多求。
迩来默默如有忧,君其莫遣胸次留。
是物能为人赘疣,不但萧然成白头。
闽山重行岁且遒,梅花落尽腊酒稠。
茅檐夜气侵征裘,一杯颇解思人否。
君家大阮真吾俦,许君能从竹林游。
福清政成早回辀,饱食相期趁麦秋。

【注释】

儒冠:指读书人戴的方巾,古代士人的一种头巾。

夫君:对人的尊称。经明行益修:学问广博,行为端正。

萧然:形容清高孤傲。成白头:头发变白了。

闽山:福建省福州市的山峰,这里指福建。重行岁:农历十月,又称“小阳春”、“小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遒:盛。腊酒稠:指冬季的酒味很浓。

茅檐:茅草盖的屋檐。夜气侵征裘:夜晚的寒气侵袭着远行的旅人的衣服。征裘:远征时穿的皮衣。

大阮:指阮咸。竹林游:指阮籍与七贤在竹林中饮酒作诗。阮咸为阮籍之兄,七贤指嵇康、刘伶、阮籍、王戎、山涛、向秀、阮咸七人。相期:相互约定。趁麦秋:趁早收割麦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任福清之时。徐彦章是当时名儒,光庭即徐光庭,徐光庭曾任福清知县(今属福建)。诗人以送别徐光庭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开头四句写徐光庭的儒雅风范和卓越才能,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诗人称赞徐光庭有儒雅之风,学问广博,品行端正,不仅在家乡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他所在的地方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接着诗人又从另一个侧面赞扬徐光庭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他默默无闻,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不把个人的小情小义放在心上。

中间四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说:“你身上有太多的毛病,让人感到忧虑。”希望徐光庭不要把这些毛病留在胸中,否则就会像赘疣一样影响形象。诗人在这里比喻说:“你的毛病就像人身上的赘疣一样,虽然会妨碍你的形象,但终究不会改变你的人生,只是让你白白地浪费青春而已。”这四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徐光庭的关心和爱护,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徐光庭是名士,又是官场中人,他不可能不卷入政治漩涡中去。因此诗人劝他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要像阮咸那样远离世俗,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这样才符合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品质。最后两句则直接点出诗人自己的身份,表明诗人和徐光庭一样,都是朝廷命官,都有回归故土的可能。但是诗人仍然希望徐光庭能够早日功成名退,回到故乡去,过一种闲适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徐光庭身上的长处与短处比作赘疣,既表达了对徐光庭的关切和担忧,又体现了诗人对徐光庭的关爱和期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徐光庭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