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月日虽则同,学而闻道莫比踪。
学而闻道胡不庸,咎且不免宁论功。
一官俯首蛮貊中,几年积弊频年凶。
去奸植善扶疲癃,我所目见非闻风。
孰持黄诏来自东,谓君违天合君冲。
天家误听州家谬,历计月日曾未充。
使家熟视州家惜,万里君门谁为通。
学而闻道要有用,达岂吾泰穷何穷。
君之授受远有宗,湘水浩浩湘山雄。
龙门当日谓不遇,尹杨亦到明光宫。
注释:
- 生年月日虽则同,学而闻道莫比踪。
- 学而闻道胡不庸,咎且不免宁论功。
- 一官俯首蛮貊中,几年积弊频年凶。
- 去奸植善扶疲癃,我所目见非闻风。
- 孰持黄诏来自东,谓君违天合君冲。
- 天家误听州家谬,历计月日曾未充。
- 使家熟视州家惜,万里君门谁为通。
- 学而闻道要有用,达岂吾泰穷何穷。
- 君之授受远有宗,湘水浩浩湘山雄。
- 龙门当日谓不遇,尹杨亦到明光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吴叙浦的仕途经历,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他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第一句“生年月日虽则同,学而闻道莫比踪”表达了诗人与吴叙浦虽然出生在同一年月,但是学识和成就却无法相提并论。这既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也暗示了官场的残酷竞争和无情。
第二句“学而闻道胡不庸,咎且不免宁论功”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在这里,诗人批评那些只知道追求功名的人,即使没有真正学到知识,也不会得到重用。这也反映出官场的不公平和腐朽。
第三句“一官俯首蛮貊中,几年积弊频年凶”则描述了吴叙浦在官场上的困境。他被迫屈服于那些无能的官员,忍受着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同时,他也看到了官场的腐败和积弊,这使得他的仕途更加艰难。
接下来的四句“去奸植善扶疲癃,我所目见非闻风”则是诗人对于政治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只有去除奸佞,扶持善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和社会的稳定。这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最后两句“孰持黄诏来自东,谓君违天合君冲”则是诗人对于权力和道德的质疑。他认为有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不顾国家的安危,这种行为违背了天理和人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责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吴叙浦的描写和议论,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