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
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
欻思官池颇空阒,况有水花明晚色。
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注释】
彦博: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苏轼《和司马温公诗》:“我昔少年时,学为新诗人。”
许见过:曾答应与苏轼见面。
不至:未能如约而至。
高轩(xiān):高大的车乘。
数许(xǔ):几次。
三径:指隐者的居所,相传东晋陶渊明隐居在庐山脚下,有“三径就荒”之句。
日云暮矣殊未来:太阳落山了,你却迟迟未来。
汤熨病者欲走:像给病人敷的药汤一样让人难以忍受的待遇。
戏作冷语成优俳:以戏谑的言辞来取笑别人。
欻(xū)思官池颇空阒(jù):突然想到官署中池塘很空旷。
水花明晚色:夕阳西下,水面上泛起层层水花,映照着晚霞。
虺虺(huī):形容雷声。
人间:世间的人。
虺虺(huī)方蚊雷:雷声隆隆,好似群蚊乱飞。
植杖裴(péi)回须月出:拄着手杖徘徊不去,等待月亮出来。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表现其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及希望重返朝廷的愿望。
上片写自己期待司马光的到来,但司马光却久久不到,表达了一种失望之情。
下片写司马光来到后,用各种方式调侃对方,而自己则感到十分高兴,并希望司马光早日回来。
全词通过刻画双方的言行举止,表现了苏轼对司马光的尊敬和期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