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老羞干禄,家贫喜著书。
妙虽穷比兴,粗亦到虫鱼。
潘令官何拙,虞卿意不疏。
传诗今有子,应不废菑畬。

【注释】

  1. 彭乐道挽诗三首:作者自序云:“余尝与乐道为友,乐道以余所赋《秋兴》诗为题,作挽歌。今其诗已行于世,故复为之。”
  2. 身老羞干禄:意为年老之后,不愿再做官以求利禄。
  3. 家贫喜著书:意为家境贫寒,但喜欢读书,希望有所作为。
  4. 比兴:指《诗经》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即“比”和“兴”。“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
  5. 虫鱼:指《诗经》中的“小雅”和“大雅”。
  6. 潘令: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潘岳,字安仁,他的文章辞采华美,善于写文章。
  7. 虞卿: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辩才,他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
  8. 菑畬:指农田。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虽然已经年纪大了,但我还是不想去做官来谋求名利;我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仍然喜欢读书,希望能有所成就。虽然我的文采并不如潘岳那么华美,但是我的思想却像《诗经》中的“小雅”和“大雅”那样深远。我希望能够传下来这些美好的作品,而不是让它们在荒废中消失。
    诗人在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屡见不鲜,如《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人事无常的感慨;又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旧国如尘,新鬼如灯”,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短暂的感叹。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流传后世。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二》中的“平生所学事,今日欲无言”,表达了他对知识的价值的认识;又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的“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后世人传下来,而不仅仅是在荒废中消失。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也有体现,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又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期待。
    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他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也有体现,如《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又如《月夜忆舍弟戍梁州》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