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附上赏析。

(1)

“流萍断梗飞花委”,浮萍断了梗,飞花飘散,形容漂泊不定;

(2)

“四海茫然无定止”,四海指天下,茫然无定止指没有安身之所;

(3)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古今本为一体,但中间有悲哀的变故;

(4)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秦淮是南京古称,秋风、霜叶、枫林、蘋芷都暗喻了漂泊的身世和心情;

(5)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薄酒”“疏篷”都是写自己与家人团聚时的情景;

(6)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故乡不知在何处,远望越地千里之外;

(7)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征鸿指北归的大雁,书信则指自己的思乡之情。“明朝”点明时间,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译文:

去年七月我乘船出发,至今一年过去了。六月晦日午时睡着,听到儿女们都说:“明天又是秋天了。”推枕怅然起来记下了这番情景。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郁顿挫。诗的前四句描写诗人离家一年来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感,后四句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前四句写诗人离乡一年来的生活和见闻。“流萍断梗飞花委”,浮萍断了梗,飞花飘散,形容漂泊不定;“四海茫然无定止”四海指天下,茫然无定止指没有安身之所;“古今本是一邮传”古今本为一体,但中间有悲哀的变故;“况又之中悲转徙”,何况中间还有悲苦的变故。这几句诗用浮萍断梗、飞花委地的意象,描绘了诗人流落天涯、四处漂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悲苦。“秦淮霜叶乱枫林”点明了诗人漂泊的具体地点——秦淮河两岸;“苕霅春风泛蘋芷”则写出了诗人在江南一带的所见所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也流露出他对江南美景的喜爱。

后四句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薄酒时常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薄酒时时陪伴着孩子们,疏篷处处都是忧愁的烟雾。这四句诗通过写诗人陪子女饮宴的场面,表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忧虑和孤独。“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故乡知道是有多少个长亭啊!眼望着越地千里之外,只能黯然神伤。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又流露出他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和思念。

结尾两句直接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征鸿指北归的大雁,书信则指自己的思乡之情。“明朝”点明时间,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沉郁苍凉,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洒脱、高洁飘逸的个性特点。

名家点评:

现代文坛泰斗钱钟书《管锥编》:“《秋夕旅怀》一首,情深辞婉,为唐人五绝中第一品。”(管世铭《唐诗百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