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
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
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
【注释】
- 伐木义不古:伐木为生,古人认为有悖道德。
- 假敬溢颜面:表面上的尊敬和谦卑。
- 交接无真情: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
- 面(nǎ)是背(bèi)乃变:表面顺从,背地里却翻脸不认人。
- 疏则易为恩:关系疏远了就容易施以恩惠。
- 密则将成怨:关系密切了就会产生怨恨。
- 晏平仲:齐国大夫晏婴,以其为人正直、处事公正著称。
- 终始保相见:始终如一地保持相互之间的见面。
【赏析】
此诗写朋友间的交往,揭示了友谊的虚伪性,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每句话都围绕着“友情”这一中心展开,层层深入,最后总结出“交友之道在于真诚”。
开头两句“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直接点明了主题——友情的虚伪性。作者通过伐木为生这一行为,暗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鄙夷态度。接着,“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进一步揭示了友情的虚伪本质。在这里,“交接无真情”指的是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而“面是背乃变”则是指当面顺从,背后却翻脸不认人。
接下来的两句“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则进一步阐述了友情的虚伪性。这里,“疏则易为恩”意味着关系疏远了就容易施以恩惠;而“密则将成怨”则是指关系密切了就会产生怨恨。这两句诗既揭示了友情中的一种现象,又为下文的总结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联“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晏平仲”指的是齐国大夫晏婴,以其为人正直、处事公正著称。而“终始保相见”则是说我们应该像晏婴一样,始终保持着彼此之间的见面,以此来体现真挚的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友情的虚伪性,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伐木”、“虚伪”、“真情”、“恩惠”、“怨恨”、“晏平仲”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