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鼠流清渭,岍岐导众山。
悬车循暗谷,断栈出重关。
长路去未已,连峰深更艰。
秋高木落外,天夐鸟飞间。
日出看群动,烟收认百蛮。
别肠逾九绝,愁泪独长潸。
立志薄轩冕,隐居宜草菅。
自甘家食薄,还爱彩衣斑。
从吏负夙愿,辞亲何厚颜。
简书今可畏,幕府尚馀闲。
猿叫无劳思,鸿冥不易攀。
归来城阙望,但见白云还。
注释
鸟鼠流清渭,岍岐导众山。
渭水清澈流淌,鸟鼠山和岐山引导群山环绕。
悬车循暗谷,断栈出重关。
驾车沿着幽暗的山谷前行,穿过重重关卡。
长路去未已,连峰深更艰。
长路上还未结束,连绵的山峰更加艰难。
秋高木落外,天夐鸟飞间。
秋天高远,树木落叶之外,鸟儿飞翔之间。
日出看群动,烟收认百蛮。
太阳升起观看群动,烟雾消散时辨认各种民族。
别肠逾九绝,愁泪独长潸。
离别之情超过九重愁绪,独自流泪却难以自抑。
立志薄轩冕,隐居宜草菅。
有志向但鄙视高官厚禄,隐居生活宜于草菅。
自甘家食薄,还爱彩衣斑。
甘于淡泊家境贫瘠,仍然喜欢彩色的衣服华丽。
从吏负夙愿,辞亲何厚颜。
做小吏却怀有长久的愿望,辞别亲人又有什么脸面?
简书今可畏,幕府尚馀闲。
朝廷的公文现在变得可怕,幕府中还有多余的闲暇。
猿叫无劳思,鸿冥不易攀。
猿猴的叫声让人不感烦恼,鸿雁的飞翔不易攀登。
归来城阙望,但见白云还。
回到都城望着城墙,只见白云飘散。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人借赴任途中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抒发自己不为世俗所累、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作者在赴长安途中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鸟鼠流清渭,岍岐导众山。”渭水澄清流淌着,鸟鼠山和岐山引导着群山环绕。鸟鼠山和岐山是秦岭的两个主要山峰,它们像两位老者一样指引着渭水的方向,引领着周围群山的走向。渭水中的鸟鼠山和岐山如同一对忠心耿耿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悬车循暗谷,断栈出重关。”驾车沿着幽暗的山谷前行,穿过重重关卡。这里的“悬车”指的是悬挂的车,它象征着仕途之路的艰险;“断栈”则是指被截断了的栈道,代表着仕途中的困难和坎坷。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艰辛和无奈。
“长路去未已,连峰深更艰。”长路上的道路仍未结束,连绵的山峰更加艰难。这里的“长路”和“连峰”都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而“未已”和“更深”则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艰难。诗人通过描绘这段旅途的艰辛和艰难,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
“秋高木落外,天夐鸟飞间。”秋天高远,树木落叶之外,鸟儿飞翔之间。这里的“高远”和“天夐”都表达了一种辽阔、空旷的感觉,而“木落”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日出看群动,烟收认百蛮。”太阳升起观看群动,烟雾消散时辨认各种民族。这里的“群动”和“百蛮”都象征着世间万物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烟收”则意味着一切都归于宁静和和谐。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物的感悟和理解。
“别肠逾九绝,愁泪独长潸。”离别之情超过九重愁绪,独自流泪却难以自抑。这里的“九绝”和“长潸”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别肠”则强调了这种痛苦是由离别引起的。诗人通过描绘这段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立志薄轩冕,隐居宜草菅。”有志向但鄙视高官厚禄,隐居生活宜于草菅。这里的“薄轩冕”和“宜草菅”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和追求简朴生活的决心。诗人通过描绘这两种生活选择,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追求。
“自甘家食薄,还爱彩衣斑。”甘于淡泊家境贫瘠,仍然喜欢彩色的衣服华丽。这里的“家食薄”和“彩衣斑”都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这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看法。
“从吏负夙愿,辞亲何厚颜。”做小吏却怀有长久的愿望,辞别亲人又有什么脸面?这里的“负夙愿”和“辞亲”都强调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眷恋和不舍。而“何厚颜”则表示了一种尴尬和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这段情感体验,表达了自己对于亲情和责任的思考。
“简书今可畏,幕府尚馀闲。”朝廷的公文现在变得可怕,幕府中还有多余的闲暇。这里的“简书”和“幕府”都暗示了官场的复杂和忙碌。而“余闲”则表示了一种超然和自在的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这种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猿叫无劳思,鸿冥不易攀。”猿猴的叫声让人不感烦恼,鸿雁的飞翔不易攀登。这里的“猿叫”和“鸿冥”都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而“无劳思”和“不易攀”则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亲情和责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认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