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过千尺,好馀万丈材。
上有积雪翻,下有清风来。
四时景常好,六月冻不开。
何事吹燕律,独令阳气回。
注释:
- 长松过千尺,好余万丈材。
-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过千尺”形容其枝干之高耸入云,“好余万丈材”意味着松树的材质非常优良,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力。
- 上有积雪翻,下有清风来。
- “积雪”表示松树覆盖着厚厚的雪,“翻”暗示雪层在松树根部松动或融化,“清风来”说明松树周围有清新的空气流动。
- 四时景常好,六月冻不开。
- “四时”泛指一年四季,“景常好”表示四季景色都很美好,“六月”通常气温较高,但此处却强调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不会冻结,说明松树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 何事吹燕律,独令阳气回。
- “吹燕律”指的是燕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阳”指太阳或阳气,“气回”表示阳气开始回升。这句话表达了为什么松树能独自引起阳气回转的原因,可能是松树的高大和茂密遮挡了阳光,使得周围的空气变得温暖和湿润,有利于阳气的回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树枝叶茂盛、生命力顽强的画面。首句“长松过千尺,好馀万丈材”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松树之高大,同时也反映了松树材质之优良,能够承受大自然的力量。接下来“上有积雪翻,下有清风来”则通过对比映衬,展现了松树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美丽。最后两句“四时景常好,六月冻不开”,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即使在非常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旺盛的生长状态。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松树的美丽和坚韧,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迎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