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马少游,抗志安故土。
其后庞德公,迹不践城府。
出乘款段马,身与麋鹿伍。
乡里称善人,妻子同陇亩。
人生资衣食,既足尚何取。
致求多赢馀,筋力但自苦。
【译文】
过去在马少游的身边时,立志安定故土;后来庞德公离开家乡,足迹没有踏足城府。
出乘骏马奔驰于野外,与麋鹿同伍共生活。
乡里称赞他是善人,妻子儿子与他一同劳作。
人生所需要无非是衣食,只要满足这些还求什么呢?
过分追求多得钱财,只会使自己筋疲力尽,苦不堪言。
【注释】
京师:京城,这里指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
泛舟:泛指游历。
少游:指马少游,字伯通,东汉隐士。
抗志安故土:坚守节操,安定故土。
庞德公:东汉隐士,字子居,汉末南阳郡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避乱隐居,不仕曹操、刘备、孙权三家。
迹不践城府:足迹不踏进城市和官府。
乘:驾驭。
款段:古代一种四匹马拉的车。
身与麋鹿伍:意即随麋鹿群而生活。
陇亩:田地,这里指农田。
资:依靠。
尚:还。
致求:竭力追求。
赢余:多余的钱财。
筋力:体力。
苦:辛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归隐后写的,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情趣。全诗以“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为题,其中第二首是其中的第二篇,主要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首二句说,当年马少游坚持节操,安守故乡;后来庞德公远离尘嚣,不染官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归隐后对名利看得很淡的态度。
第三句说,我出京的时候骑的是骏马,驰骋在野外,与麋鹿为伍,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诗人描绘了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第四句说,乡里人都称赞我是好人,妻子儿女都与我一起在田间劳作。这句诗通过描绘自己在乡里的声誉和家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和自豪。
第五六句说,人生所需无非是衣食,只要这些东西得到满足,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他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其他的追求都是多余的。这种观点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两句说,我之所以如此努力地追求财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消耗,但这样做却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