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阴贯秋序,洚水弥平陆。
居人逐飞鸟,往往巢树木。
四顾何茫茫,江海忽在目。
古语乃信然,高陵或为谷。
乘桴义无憾,断发忧可辱。
弁冕绩禹功,谁其悲濡足。
【注释】:
常阴:指秋气。
贯秋序:贯穿整个秋天的节令。
洚(jiang)水:指洪水泛滥。
平陆:指陆地,这里指洪水过后的平原。
居人:指老百姓。
逐飞鸟:像小鸟一样追逐着自由。
巢树木:栖息在树上。
四顾何茫茫:四面望去,茫茫一片。
江海忽在目:忽然觉得江海近在咫尺。
信然:确实如此。
高陵:指山丘。
为谷:变成山谷。
乘桴(fú):乘坐木筏。
义无憾:按道义上没有遗憾。
断发:古代的一种习俗,表示断绝恩仇、弃绝世俗。
弁冕(biàn mǐng):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和服饰。
绩:编织。
谁其悲:谁会为此而悲伤?
濡(rú)足:沾湿脚。比喻处境困顿、穷途末路。
【赏析】: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都是描写作者从京师回到故乡后,看到大河改道,洪水淹没了农田,人民四处逃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
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动荡和社会不安的感受。首联“常阴贯秋序,洚水弥平陆”,描述了秋气弥漫大地,洪水淹没了陆地的景象。颔联“居人逐飞鸟,往往巢树木”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因洪水而四处逃散,纷纷寻找栖息之所的情景。颈联“四顾何茫茫,江海忽在目”,则将诗人的视角扩展到了广阔的空间,让人感觉天地间一片迷茫,唯有江海依旧清晰可见。尾联“古语乃信然,高陵或为谷”和“乘桴义无憾,断发忧可辱”,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