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面风轻,一两点、海棠微雨。
春总在、英雄元帅,晓来游处。
楼阁万家帘幕卷,江郊十里旌旗驻。
有黄鹂、百舌啭新声,垂杨舞。
寒食近,喧箫鼓。
车马闹,铜鞮路。
尽不妨沉醉,与花为主。
风韵可将图画比,笑谈尽是惊人语。
问何如、邹湛岘山头,陪羊祜。

【注释】

①敌面风轻,一两点、海棠微雨。:敌人面前风轻气爽,只有一两点海棠花上的小雨。

②春总在、英雄元帅,晓来游处。:春天永远在英雄元帅的身边,早晨他来游赏的地方。

③楼阁万家帘幕卷,江郊十里旌旗驻。:高楼大厦上万户人家的窗帘被卷起,郊外十里长街上的旌旗都停息不举。

④有黄鹂、百舌啭新声,垂杨舞。:树上黄鹂百舌鸟发出悦耳的新声音,柳枝随风摇曳起舞。

⑤寒食近,喧箫鼓。:清明节快要到了,到处是嘈杂的笙鼓声。

⑥尽不妨沉醉,与花为主。:尽情地沉醉,以花为伴,畅享春光。

⑦风韵可将图画比,笑谈尽是惊人语。:风采气质堪比画中美景,谈吐幽默令人惊叹不已。

⑧问何如、邹湛岘山头,陪羊祜。:你不如去羊祜曾在岘山上陪伴过的地方游览,那里景色更为秀美。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借咏古赞今,抒发豪放之志。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和赞美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语言豪放,意境壮阔,风格豪迈。
“敌面风轻”三句,点明题旨。此词作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值荆州牧刘表死,曹操乘势攻取荆州,并进逼刘表部将黄祖所据樊城。刘表之子刘琮投降,而刘表之孙刘琦则投水自杀。曹操兵临江陵城下,黄祖向曹操求降。曹操派朱光、王甫等至江陵吊唁,黄祖命诸官会宴,并设酒赋诗。当时有人作《登燕然山》诗,曹操命乐府令感类制曲,其序云:“昔魏武兴军于摩陂。关羽绝亢,马超走归、凉。备南征吴,权北阻好。遂使曹公北临沙漠,南临五岭,东临碣石,西眺祁连。”可见当时刘备、孙权尚处于联合抗曹时期。黄祖宴乐群臣,曹操即席赋诗,命乐工歌之,黄祖自弹琵琶助兴。曹操见黄祖手下无一人可与对话,便说:“卿屈膝受制,亦当由汝族叔孔明也!”黄祖问是谁?操答:“我汉左将军刘备也。”于是,黄祖命众官作诗,曹操即兴吟道:“神姿高彻,如峰峦之峭拔;器宇郎雄,似河岳之灵浑。奕世载德,克昌厥后;遗芳余庆,永锡尔类!若夫穷高履峻,固亦庶几而已。”黄祖见曹操诗才横溢,十分佩服,便问如何能有此才华。操答:“学之乃已。”黄祖请曹操到江边赏景,曹操欣然前往。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江面上落红点点,杨柳婆娑。曹操来到江岸高处,举目远望,只见远处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江面波平浪静,水天相接;两岸杨柳依依,绿意盎然。面对如此佳景,曹操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作《龟虽寿》诗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诗表明作者虽然已经年事已高却仍怀有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全词由此开篇,以“东风解冻”引出“春满乾坤”,以“江流天地外”引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既是对大自然的颂扬,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楼阁万家帘幕卷”二句,写江滨景象。此处用了一个典故。《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同根分食甘甜。……又尝食薯,剥皮后,竞削半截面啖之。”这里以“家家”代指“人人”,“万户”代指“千家万户”。“帘幕”既指“户户”,也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意思。“旌旗驻”三字用得极妙。因为旌旗飘扬,故有“驻”字。“旌旗”既指“旗幡”,也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意思。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黄鹂百舌啭新声,垂杨舞”二句,写春景。黄鹂百舌鸟叫声清丽婉转,垂柳随风摇曳。这两句既写出了春天的景色之美,又暗寓了作者对这种美好春色的向往之情。
“寒食近”二句,写清明节即将到来。寒食节又称“冷食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曾辅佐晋文公执政,后隐居山林。晋文公为了招揽他出来做官,特地下令禁止百姓在这天禁火吃冷食。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演变为寒食节。清明节是祭扫先人的节日。
“车马闹”二句,写清明时节的热闹场面。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历江山野旷烟。可怜春色无人管,留得千村麦苗春。”二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陈留太守责殷祭酒》诗:“清明时节到幽居,满眼山川草木疏。”这两首诗都是描述清明节时的热闹场面的。这里以这两个典故作为引子,进一步渲染了清明节时的热闹景象。
“尽不妨沉醉”二句,写尽情饮酒赏春。这里的“花”指的是春天的花朵,也就是桃花、杏花、梨花等。这些花儿盛开的时候正好是在春天,所以可以尽情地饮酒赏花。这里的“花”也可以理解为指人,即“花间”指美人,“花主”指美人的主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可以尽情地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之中。“笑谈”一句,既是指饮酒聊天,也是指谈论国家大事或天下大事。这里用“一笑倾盖”的典来说明自己与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亲密、意气相投。同时,这也是对自己才能的一种自信和骄傲。
“问何如、邹湛岘山头”二句,写对比。这里是借用了战国时期齐国名相邹忌的典故。邹忌是齐国人,他曾担任齐宣王的宰相。有一次,齐宣王问他:“你和先王比较起来怎么样?”邹忌回答说:“我和大王您相比,我就好比是小弟弟;和先王相比,我就好比是老哥哥。”齐宣王听后大笑道:“好呀!你为什么要这样谦虚呢?”邹忌说:“这是因为我听说:‘一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吹嘘自己;如果能够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而不加以理会,那他就可以说是真正懂得谦虚之道的人。’”这里的“君侯”就是指齐宣王。这里的“羊祜”指的是西晋名臣羊枯。他在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曾担任荆州刺史。有一次,羊祜带兵去讨伐吴国,在襄阳城外遇到了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于是他就命令士兵把这条河填平。士兵们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了,不敢动工。但是羊祜却说:“现在正是大功告成之时,应该迅速行动!”于是他亲自指挥士兵填平了这条河。后来,这件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成为了一个典故。这里的“君侯”就是指羊祜。这里的“羊祜”指的是西晋名臣羊祜。他在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曾担任荆州刺史。有一次,羊祜带兵去讨伐吴国,在襄阳城外遇到了一条河流挡住了江陵城下的敌军。于是羊祜就命令士兵把这条河填平。士兵们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了,不敢动工。但是羊祜却说:“现在正是大功告成之时,应该迅速行动!”于是他亲自指挥士兵填平了这条河。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典故。这里的“君侯”就是指羊祜。这里的“君侯”就是指羊祜。这里的“羊祜”指的是西晋名臣羊祜。他在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曾担任荆州刺史。有一次,羊祜带兵去讨伐吴国,在襄阳城外遇到了一条河流挡住了江陵城下的敌军。于是羊祜就要求士兵把这条河填平。士兵们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了,只能暂时把河水引到别的地方再筑堤坝填平。但是羊祜却坚持要这样做,他说:“现在已经是大功告成了,我们应该尽快行动!”于是士兵们听从了他的建议,把河水引到其他地方再筑堤坝填平。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典故。这里的“君侯”就是指羊祜。这里的“君侯”就是指羊祜。这里的“羊祜”指的是西晋名臣羊祜。他在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曾担任荆州刺史。有一次,羊祜带兵去讨伐吴国,在襄阳城外遇到了一条河流挡住了江陵城下的敌军。于是羊祜就要求士兵把这条河填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