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
山收霾净尽,月吐魄初生。
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
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
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
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
【解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本篇是一首七律,内容上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对起予草堂诗的赞赏与自谦,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劝勉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一)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竹溪直院长称赞我的草堂诗写得好。竹溪直院,即竹溪李处士,当时曾任国子监直讲,人称竹溪先生。“起予”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起予者商也。”朱熹注:“起我之词也。”“草堂”指诗人的居所。
(二)
“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 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余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空闲的时候读了很多诗,觉得其中有些写得好的地方让我很遗憾,于是模仿前辈大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风格写了十首,这也是前人广引《楚辞》中《离骚》的意思,但是里面只有二十九首是用了旧题,其中有三首是效仿苏轼的诗词,其余的十八首则别立新题,或者是追忆自己的少年之作并保存下来。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
(三)
“四更山吐月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夜深时山峰吐出明月,夜境显得十分沉静,忽然发现高城已是四更天了。
(四)
“山收霾净尽月吐魄初生”:山间已经没有了雾霾,月光刚刚露出来。
(五)
“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已经过了三个时辰,灯油也只剩下二寸多高,说明已经很晚了。
(六)
“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开始还以为四周都是山峰,但渐渐地感觉窗户亮了起来。
(七)
“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兔子的影子留在了墙上,但是夜晚中的公鸡却很少啼叫,显得有些无情。
(八)
“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应该让玉匠帮忙把石头修得更完整一点才好。
【赏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本篇是一首七律,内容上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对起予草堂诗的赞赏与自谦,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劝勉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一)
开头一句“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是说竹溪直院长盛赞我的草堂诗写得很好。竹溪直院长,即竹溪李处士,当时曾任国子监直讲,人称竹溪先生。“起予”语见《诗经•小雅•鹿鸣》:“起予者商也。”朱熹注:“起我之词也”。这句意思是竹溪先生赞扬我的诗,就像杜甫赞美李白的诗一样。《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屈原在这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希望君王能够重用自己。
(二)
第二句“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我在闲暇的日子里读了很多书,觉得其中有许多好的诗句让我很遗憾。于是模仿前辈大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风格写了十首,这也是为了表达《楚辞》中《离骚》的意思。
(三)
第三句“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这里面二十九首用的是旧题目,有三首效仿苏轼的诗词,其他的都是新的。
(四)
第四句“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这两句是说只有经得起严寒考验的松柏,才会显露出它的本色;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会谦虚地保留自己的优点。
(五)
第五句“三首效山谷余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这里说的是这三首效仿了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风格,其他十八首则别立新题,或者是追忆少年时期的作品并保存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导儿童学习。
(六)
第六句“四更山吐月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夜深时山峰吐出明月,夜境显得十分沉静,忽然发现高城已是四更天了。
(七)
第七句“山收霾净尽月吐魄初生”:山间已经没有了雾霾,月光刚刚露出来。
(八)
第八句“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已经过了三个时辰,灯油也只剩下二寸多高,说明已经很晚了。
(九)
第九句“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开始还以为四周都是山峰,但渐渐地感觉窗户亮了起来。
(十)
第十句“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兔子的影子留在了墙上,但是夜晚中的公鸡却很少啼叫,显得有些无情。
(十一)
第十一句“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应该让玉匠帮忙把石头修得更完整一点才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