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雉江鸥满故都,秋风禾黍撚吟须。
六千里外驱旃旆,五十篇中见版图。
金铉尚期扶日御,玉衡终令正天衢。
书生亦有中原志,那得君王丈二殳。

《题钟尚书北征诗稿》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代的乐雷发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野雉江鸥满故都:描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野雉和江鸥在故都周围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2. 秋风禾黍捻吟须:描绘了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色。秋风中,稻谷和黍稷随风摇曳,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捻着胡须吟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

  3. 六千里外驱旃旆: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体悟。在遥远的六千里之外,他挥舞着旌旗,奔赴战场,这种壮志豪情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责任感。

  4. 五十篇中见版图:反映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尽管身处险境,但诗人仍能在短短的五十篇诗中展现出对国家版图的认知与把握,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5. 金铉尚期扶日御:象征着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金铉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诗人希望能够像太阳一样,为国家带来光明和希望。

  6. 玉衡终令正天衢: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玉衡星作为北斗七星之一,象征着公正和权威。诗人坚信正义最终将战胜邪恶,国家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7. 书生亦有中原志:指出文人也有报效国家的愿望。虽然书生出身,但同样有报效国家、拯救中原的意愿和决心。

  8. 那得君王丈二殳: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和担忧。“丈二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能力。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希望他有足够力量来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题钟尚书北征诗稿》不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意义的作品。它通过诗人的眼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