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打透利名关,十载尤欣老得闲。
拟约绮园为隐侣,却愁无处觅商山。

【注释】:

近吟四:近,接近;吟,作诗。

其四:指第一首诗的第四句。

打透:打通,突破。

利名关:名利关,世俗的功名利禄。

十载:十年。

拟约:计划邀请。

绮园:即绮山,山名,在今江苏宜兴县西南。相传晋代陶潜曾隐居此山,所以又称绮山为“陶家山”。

隐侣:指隐居的朋友。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据传说,汉初韩信曾隐居于此,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的诗。作者在年老之后,终于摆脱了名利的追求,感到十分欣慰,于是想与绮园(即绮山)的友人一起隐居,但是又不知何处可以寻到这样的隐士朋友。全诗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追求,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和对隐者的思念之情。

首句中的“晚年”,指的是年老之时。在这里,作者以“打透”两字来形容自己对名利的彻底抛弃,表示出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普遍,如李白就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等诗句,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第二句“十载尤欣老得闲”,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摆脱名利束缚后所感受到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十载”,指的是十年的时间,而“尤欣”则是特别高兴的意思。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摒弃,更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拟约绮园为隐侣”,则是说诗人打算与绮园的隐友一起隐居。这里的“绮园”是指绮山,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陶家山。而“拟约”则表示诗人已经有了一个计划,想要邀请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隐于山林之中。这里的“隐友”一词,既是对隐者的尊称,也是诗人对友情的一种珍视。

第四句却出现了转折:“却愁无处觅商山”。这里的“商山”指的是汉初著名谋士韩信曾经隐居的地方。由于韩信的名气太大,使得许多人都想要投靠他,因此,诗人感到担忧自己无法找到真正懂得欣赏他的隐士朋友。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渴望,也流露出一丝无奈的情绪。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摆脱名利后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