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排鼎足,七塔布琴弦。
【注释】:三山: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鼎足:三山排列成鼎的三条腿,这里代指三山。七塔:佛教传说中有七座佛塔。琴弦:指佛教传说中的七重天。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三山、七塔等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写。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三山比作鼎足,七塔布成琴弦,形象地描绘出了三山和七塔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深厚的敬仰之情。
三山排鼎足,七塔布琴弦。
【注释】:三山: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鼎足:三山排列成鼎的三条腿,这里代指三山。七塔:佛教传说中有七座佛塔。琴弦:指佛教传说中的七重天。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三山、七塔等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写。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三山比作鼎足,七塔布成琴弦,形象地描绘出了三山和七塔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深厚的敬仰之情。
宋代诗人“燕度”并非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另一位宋代的诗人。他是宋益都人,家居曹州,字唐卿,燕肃之子。登进士第,知陈留县时,面对岁饥盗发的局面,他劝邑豪出粟以济民并实行保伍法以察盗,历任河北转运副使等职,最终官至右谏议大夫、知潭州 。 燕度不仅是一位官员和诗人,他还是一位有政绩、有能力的人。在担任陈留县知县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严重的饥荒情况。他不仅鼓励富裕的商贾捐出粮食赈济灾民
注释: 王宣古楼阁,习郁旧池塘。 王宣古,即王宣子,名士,字子羽,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人。曾于邺城西高平津筑“宣子堂”以居。 习郁:沉郁;深密。 两句意为:王宣子古楼阁,习郁旧池塘。 赏析: 首句点出题中的“其三”。王宣古,即王宣子,名士,字子羽,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人。曾于邺城西高平津筑“宣子堂”以居。王宣子是汉末著名的清议领袖,因与宦官曹节、曹腾争权而被杀,故有此诗。 全诗共五句
《句·南昌襦裤歌将洽,西掖丝纶演未迟》是宋代燕肃所作的诗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场景,即在南昌地区,民众穿着襦裤(一种短衣和长裤相结合的服饰)进行社交活动;而在西掖(指宫廷内或高级官员办公的地方),则有人在忙于处理政务,没有闲暇时间参与这些娱乐活动。 诗中的“南昌襦裤歌将洽,西掖丝纶演未迟”表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南昌地区,人们身着襦裤,享受着歌舞升平的欢乐氛围
【注释】鬓边:指两鬓头发。今日白:指人已老,头发变白。腰下几时黄:指人已老,腰部的肥肉也消退了。 【赏析】诗人以白发、腰肥作为衰老的标志,用“白”和“黄”两个鲜明的色彩,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年迈多病,憔悴不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初疑广寒修月手,酿此欲作长春酒。” —— 此句描绘了月亮的形态和意图。广寒宫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修月手”暗示着用某种手段或技术让月亮呈现出完美无瑕的状态。作者似乎想用这种技艺制造出如同长生不老的酒,象征着对永恒的追求和渴望。 2. “又疑青女未归家,抟香弄粉为此花。” —— 这里的“青女”可能指的是织女,即织云的女子
【注释】 寒乡:寒冷的地方。顾:看。春来早:春天来得早。暄:温暖。风尽荡摩:风吹得到处都是。荡摩:吹拂。 【赏析】 “寒乡”二字,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寒冷;“只顾”二字,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全诗从冬到春,由冷到暖,把春天的美好景象描绘出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