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报文昌拆,耆儒去玉除。
经纶于世密,趋和与时疏。
闽地祠常衮,词臣说仲舒。
香名五十载,终竟道如初。
诗句原文:
又报文昌拆,耆儒去玉除。经纶于世密,趋和与时疏。闽地祠常衮,词臣说仲舒。
译文:
又传来消息,尚书被撤,资深的学者离开了这个岗位。他治理世事谨慎细致,但随和的态度却逐渐远离了时代的方向。在福建地区,人们纪念着曾公衮,词臣们还在讨论着仲舒的学问。
注释:
- 文昌:《诗经》中的“文昌”指的是执掌文职之官,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 耆儒:指年长而学识渊博的学者。
- 经纶:指治理世事或处理事务的能力、手段。
- 闽地: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 祠:指祭祀的地方,常衮、仲舒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叶适对一位已故尚书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尚书的怀念以及对其治学态度和人生道路的评价。诗中通过“耆儒”、“经纶”等词汇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位尚书深厚学术背景的认可,同时批评了他随和的性格导致与时代脱节。末尾提到“闽地”和“祠”则是对这位尚书生前地位和影响的象征性描述。整体上,诗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政治人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个人品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