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诗句
秋夜词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译文
在秋夜里,我独自感受着深深的忧愁,这些忧愁来自于远方的山川和近处的树木。它们似乎都在诉说着我心中的悲伤和怨恨。月亮被乌云遮挡,无法照见我们共享的那片天空。
注释
- 愁生山外山:因国破家亡而感到的深深忧愁,仿佛连远处的山也能感受到这种忧愁。
- 恨杀树边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强烈愤怒,恨这些树木的存在,因为它们象征着国家的破碎和家园的丧失。
- 秋月明:秋天明亮的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
- 不使共一处:不让这美好的月光与我们同在。
赏析
《秋夜词》是南宋诗人谢翱的作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首句“愁生山外山”,用视觉影像描绘了无尽的忧虑,仿佛连远处的山脉都能感受到他的忧愁;次句“恨杀树边树”,则进一步将这种忧虑转化为对具体对象的愤怒,象征着作者对国家破碎的深深痛恨。
诗中的“秋月明”不仅指自然景象,更是希望与光明的象征。然而,紧接着的“不使共一处”,却表达了一种悲哀——这种光明和希望无法触及每一个角落,只能远观而不能触摸。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它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哀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是宋代文人作品中难得的真实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