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
剡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
中书间起免冠谢,辄被溺冠仍嫚骂。
见几自愧后穆生,正恐髡舂不与赦。
有时怒发竖相如,熟视蒙恬挽其须。
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荆山风雨朝暮号,璞在吾怀足何罪。
恨不雪耻酬诸姬,背水一战汉为池。
楮生不改旧边幅,三褫何但高阁束。
客卿骑项百折磨,犹恐玄能赤吾族。
此时不平义重生,阳城裂麻欲死争。
平生国士立桥下,誓死守此漆身哑。
诗句释义:
- 昆吾莫邪轻毛锥:昆吾和莫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宝剑,这里用来比喻文笔锐利的文才。
- 平生故人皆引去:指作者以前的朋友都离开了他,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章引起了争议或不满。
- 剡溪之皙绛邑黔:指的是作者曾经生活的地方,剡溪和绛县(今河南济源)都是历史上的郡县。
- 独与石君作一处:石君可能是指朋友或同道中人,与他一起生活或工作。
- 中书间起免冠谢:中书省是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在官场中遭遇挫折,需要向上级官员道歉或请求宽恕。
- 辄被溺冠仍嫚骂:被强迫脱下帽子,还遭到了辱骂。
- 见几自愧后穆生:意思是说,看到这种情况,作者感到羞愧,就像东汉末年的隐士司马徽(字元瑜,号德操),后来因为曹操想要用他为官而感到惭愧。
- 正恐髡舂不与赦:害怕遭受惩罚,甚至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 有时怒发竖相如:有时候怒气冲冲地站起来就像竖起了头发一样。
- 熟视蒙恬挽其须:形容愤怒到极点,以至于看到了蒙恬(秦朝名将,曾拔剑斩断自己的胡须以示抗议)都会觉得可笑。
- 泓尤沦弃敢自爱:指作者特别珍视自己的作品,即使受到冷落也不会放弃。
- 老龟支床息犹在:比喻自己像一只老乌龟那样坚韧,即使身体疲惫,但内心仍然坚守着信仰和理想。
- 荆山风雨朝暮号:形容作者的作品如同荆山的风雨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和磨砺,始终没有消失。
- 璞在吾怀足何罪:比喻自己的作品虽然未经雕琢,但价值并不因此而减少,正如璞玉藏在怀中一样无罪。
- 恨不雪耻酬诸姬:遗憾没有能力为失去尊严的人们雪耻,以此来报效那些受辱的女子们。
- 背水一战汉为池:比喻决心要取得胜利,就像背水一战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拼尽全力。
- 楮生不改旧边幅:形容自己的作品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始终保持着原有的风格和特色。
- 三褫何但高阁束:比喻作品被禁止发表或传播,就像是被囚禁一样无法自由表达。
- 客卿骑项百折磨:形容自己遭受了无数的痛苦和折磨,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 犹恐玄能赤吾族:比喻担心自己家族会受到牵连或者遭受损失。
- 此时不平义重生:意味着在这个时候,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和重视起来。
- 阳城裂麻欲死争:形容人们为了正义和道德而不惜牺牲生命,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
- 平生国士立桥下:指自己曾经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士,如今却面临着困境。
- 誓死守此漆身哑:表示自己愿意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就像涂上黑色的嘴唇一样哑口不言。
译文:
我赞美文房四友——笔、墨、纸、砚,它们都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现在,我的故人都离我而去,他们不再欣赏我的才华。我曾经生活在剡溪之畔,那里的水质清澈,环境优美,但我却因为文章而得罪了一些人。我曾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与石君共同生活,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我在中书省工作时,也曾因为一场风波而被迫脱帽道歉,甚至受到了侮辱和谩骂。看到这些不公平的事情,我感到羞愧和无奈,就像东汉末年的隐士司马徽一样。尽管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怕遭受任何形式的打击和惩罚。有时候,我会因为愤怒而站立起来,就像头发直立一样。我熟视无睹地看着蒙恬,他的胡须被拔断,我却觉得他的行为可笑至极。我珍视自己的作品,就像珍视一块珍贵的玉石一样,即使被埋没也不会放弃。我的作品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打磨,就像荆山的风雨一样,永远不会消失。我的璞玉虽然未经雕琢,但它的价值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我深深地感到遗憾,因为我没有能力为那些失去尊严的人们雪耻,以此来报效那些受辱的女子们。我总是背水一战,就像站在河边准备战斗一样。我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就像一张大网一样,将人们紧紧束缚住。我的作品被禁止发表或传播,就像被囚禁一样无法自由表达。我忍受着各种痛苦和折磨,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我担心家族会因此受到牵连或者遭受损失。在这个不平的时代,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和重视起来。阳城的誓言让我决定为了正义和道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我曾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现在却面临困境。我发誓要守护这个国家的利益,就像涂上黑色的嘴唇一样哑口无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昆吾”、“莫邪”等词汇,象征着国家的锋利与坚韧,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时代的冲突,以及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和选择。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抱负,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