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如鸿鹄,万里去勇决。
【注释】
鸿鹄:大雁。
勇决:有决心和勇气。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的赠言。首句直抒胸臆,点明送别的缘由;第二句以比喻手法写朋友离别时的情景;第三四句则进一步勉励朋友要像鸿鹄一样,勇敢地飞向万里之外的目的地。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反映了他豪迈、豁达的性格。
君今如鸿鹄,万里去勇决。
【注释】
鸿鹄:大雁。
勇决:有决心和勇气。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的赠言。首句直抒胸臆,点明送别的缘由;第二句以比喻手法写朋友离别时的情景;第三四句则进一步勉励朋友要像鸿鹄一样,勇敢地飞向万里之外的目的地。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反映了他豪迈、豁达的性格。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戏题洞霄之径萦纡略彴横 - 词语解释: - 萦纡:曲折蜿蜒。 - 略彴横:形容山道或小路狭窄而曲折。 - 翻译: 在描述一个曲折蜿蜒的小径,仿佛是一条小溪横贯其中。 第二句:松风和作步虚声 - 关键词:步虚 - 注释:古时道家修行者认为通过诵读经文可以召唤神祇降临。 - 翻译: 松树随风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诵读经文一样。 第三句:泉流碧玉千年润 - 翻译:
翠蛟峰 九锁峰尖不隔霄,翠蛟飞舞挟扶摇。 气涵秦岭千秋雪,声撼钱塘八月潮。 顿使形魂生羽翼,安知人世有尘嚣。 此行似了仙槎梦,惟恨来贤不可招。 注释: 1. 九锁峰尖不隔霄:形容山峰陡峭,如同被九座锁链紧紧束缚,无法逾越。 2. 翠蛟飞舞挟扶摇:描绘山峰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翠色的蛟龙在其中飞舞,伴随着扶摇直上的气势。 3. 气涵秦岭千秋雪:暗示山峰的峻峭和高耸入云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翠蛟亭的自然景色,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双柱苍寒倚碧天”,描写的是翠蛟亭的双柱子高大挺拔,背靠着蔚蓝的天空,给人一种苍凉而高远的感觉。这里的“双柱”指的是翠蛟亭的两根柱子,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意志。而“苍寒”则形容了天空的颜色,给人一种深沉、广阔之感。 第二句“六鳌驾海涌层巅”,描绘的是海浪翻滚、波澜壮阔的景象
【注释】: 霖:久雨。 商岩:即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舜殿:指舜帝庙。舜,相传为黄帝的孙子,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雨后天晴、山中清新宜人的风景图。首句写久雨初晴,“霖”字写出了雨下得很久。“作”是动词,意为降。“作商岩雨”,即降下了商山的雨,商山是秦岭的一个山峰,位于今商县东南。次句写风从南边吹来,带着舜帝庙前的风,也就是舜帝庙前那阵清雅的风
注释:我自认为能够有身在汉地,终怜无泪哭秦廷。 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以自许和终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认为自己有才学,却未能报国,只能埋没在汉地,这让他感到惋惜;他为唐朝的覆灭而痛心,无法为国捐躯,只能在秦廷流泪。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哀愁
注释:湖面宽阔,远处的山峦与湖水连为一体。湖水清澈如碧玉,波光粼粼。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百丈平湖一点山”和“碧琉璃涌小蒲团”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湖面宽广、水色清澈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境地之中
注释 有客:指有朋友来访。 如:比得上、比不上。 擒虎:比喻客人像猛虎一样威武。 无钱请退之:没有钱就请他回去。 赏析 《春联》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欢迎之情。首句“有客如擒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朋友像猛虎一样威武,令人敬畏。次句“无钱请退之”则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即使没有金钱也不怕朋友离开,愿意热情接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罢灯后的京城景象。首先,我们看到诗中的第一个字“上”,这是一个地名,指代的地点是京城。接着是第二个字“元”,这表示的是节日的名称,即上元节。然后是第三个字“罢”,这个词意味着结束或停止的意思。所以“上元罢灯”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元节结束了灯光。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中的译文。“灯夕何萧索,朝家恤殣灾。”这句译文的意思是上元夜的灯光是多么的萧条,朝廷正在为百姓遭受的灾难而感到忧虑。这里
【题解】 此为登览胜亭有感而作。首句“极目知何胜”,意谓放眼远望,不知何处更胜。次句写亭子耸峙东西,高入云端。第三、四句说天虽限夷夏,但人们却失去了自我。第五、六句写远木已秋色染,乱云尚夕阴。最后两句说自己独与清风相会,不胜惆怅,抚霜镡而太息。 【注释】 极目:极目远望,远眺。胜,胜地,胜景。岑:山。人自失喉襟:人失去了自己的咽喉和衣襟。喉襟,这里指人的喉咙和衣襟,比喻人的呼吸和生命。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