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知何胜,东西矗万岑。
天虽限夷夏,人自失喉襟。
远木已秋色,乱云犹夕阴。
清风谁会我,太息抚霜镡。

【题解】

此为登览胜亭有感而作。首句“极目知何胜”,意谓放眼远望,不知何处更胜。次句写亭子耸峙东西,高入云端。第三、四句说天虽限夷夏,但人们却失去了自我。第五、六句写远木已秋色染,乱云尚夕阴。最后两句说自己独与清风相会,不胜惆怅,抚霜镡而太息。

【注释】

极目:极目远望,远眺。胜,胜地,胜景。岑:山。人自失喉襟:人失去了自己的咽喉和衣襟。喉襟,这里指人的喉咙和衣襟,比喻人的呼吸和生命。

【译文】

极目远眺,不知何处更胜,东西矗立着万层山峰。

天虽然将我们区分为华夏族和蛮夷族(夷夏),但人们却失去了自己。

远的树木已经呈现出秋天的颜色,天空中还飘散着乌云。

清风谁会我,太息抚霜镡。

赏析:

诗一开头就写出诗人登临览胜之兴之所在:“极目知何胜。”言其极目而遥想天下,不知道哪里的风景更加美丽动人,令人心旷神怡。诗人以“知”字点出这种向往之情,是虚写,也即无中生有,为下文写景张目。

颔联“东西矗万岑”紧承上联而来,写览胜亭所处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诗人把亭子耸立的东西两边比作万层山峰,既形象又夸张,极富想象力。这一句中“矗”与“万”两个动词的叠加运用,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直插云天。

颈联“天虽限夷夏,人自失喉襟。”“天虽限夷夏”意思是说天地之间虽然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族群,但人们却失去了自己。这里的“人自失喉襟”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解释,指出尽管天地将人们分为不同族群,但人们依然保有自己的呼吸和生命,并没有被天地所吞噬,因此仍然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类存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尾联“远木已秋色,乱云犹夕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风景画。诗人用“远木”和“乱云”这两个意象来形容秋天的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画面感。同时,“秋色”和“夕阴”两个词语也进一步衬托了秋天的宁静与深远。而“清风谁会我,太息抚霜镡”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伤。这句诗中的“清风”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而“太息”则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悲伤。他独自与清风相会,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和悲伤,于是便抚剑而叹,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览胜亭所见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