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葺公居北,虚亭号养真。
所期清策虑,不是爱精神。
满目林壑趣,一心忠义身。
吏民还解否,吾岂苟安人。

《题养真亭》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新葺公居北
  • “新葺”:意为重新修建或修缮,通常指的是对已有建筑进行修复或添加新的部分。
  • “公居北”:指韩琦的住所位于北方,可能是指其政治地位或居住地的方位。
  1. 虚亭号养真
  • “虚亭”:指一个空旷而没有特定用途的亭子。
  • “号养真”:意味着这个亭子被命名为养真,可能是为了表达养真(保持真实、纯真)的意境。
  1. 所期清策虑
  • “所期”:期望或希望达成的事情。
  • “清策虑”:指以清晰的策略和深思熟虑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1. 不是爱精神
  • “精神”:这里可能指的是个人的精神追求或精神状态。
  • “不是爱精神”:表示不是出于个人的虚荣或精神享受,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追求或目的。
  1. 满目林壑趣
  • “林壑”:指山林和沟壑,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
  • “趣”:兴趣,爱好。
  • 整句意为放眼望去,满是山林和沟壑带来的美好景色和兴趣。
  1. 一心忠义身
  • “一心”:全部的心思、意念。
  • “忠义”:忠诚与义气,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伦理美德。
  • “身”:自己或自身。
  • 整句表达了一个人在思考和行动时,应该全心全意地追求忠诚与义气,并将其贯彻于自己的行动和生活之中。
  1. 吏民还解否
  • “吏”:古代对官员的称呼。
  • “民”:古代对普通百姓的称呼。
  • “解”:了解,明白。
  • 整句询问的是官吏们是否了解并认同这种忠义的行为标准。
  1. 吾岂苟安人
  • “苟安”:勉强安定,不是出于真心的意愿。
  • “人”:指民众或人们。
  • 整句表明诗人自己并不只是为了表面上的安宁而活,而是要出于真心和正义去行动,为民众谋取福祉,并非仅为了个人的安逸和满足。

通过逐句解析韩琦的《题养真亭》,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和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展现。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深入探讨,不仅能感受到韩琦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道德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