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
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
自比诚不惭,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以下是逐句释义:
- 万山临汉江:描述了汉江边群山连绵,景象壮观。
- 杰立与岘偶:岘山位于汉江边,此处以“杰立”形容山峰之高峻,与“岘偶”相对,意指其位置独特。
- 杜公破三吴:杜甫曾平定三吴地区的战乱,此句以“破三吴”来称赞其功业。
- 磊落叔子后:叔子指的是诸葛亮,磊落意为正直、坦荡。
- 当年爱山意: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 无乃求自附:无乃,表示或许;自附,即自我标榜。
- 自比诚不惭:自比,将自己与某人或某物相比;诚不惭,表示非常谦虚而不感到惭愧。
- 山水亦奇秀:山水之美,令人赞叹。
- 羊公苟有知:羊公,指羊祜,曾任荆州刺史,治理荆州有功;苟有知,意指如果知道此事,应当会有所感悟。
- 当为颔其首:颔首,表示敬意;此句意为如果羊公知道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应该会点头赞同。
赏析
《万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并表达作者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赞美汉江边的万山之美,引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杜预(破三吴)、诸葛亮(磊落叔子)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山水美景的赞颂。
诗中的“万山临汉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汉江岸边群山环绕的景象,给人以雄伟壮丽之感。而“杰立与岘偶”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高峻与独特之处。这里的“岘偶”,可能是指岘山,因为岘山在汉江边而得名。
接下来的两句“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则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赞誉。杜甫平定三吴地区的战乱,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诸葛亮则以其磊落坦荡的性格成为后世楷模。这两句诗通过赞美这两位历史人物,传达了作者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则转入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作者表达了对山的喜爱之情,认为人们追求名利、攀附权贵的行为,往往源于对山水美景的追求。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崇尚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赞美自然美景、历史功绩以及人生态度,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风格。他既注重自然美的描绘,又关注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