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渡头路,客心难解携。
半空山远近,寒日水东西。
漾浦渔罾小,飞沙雁阵低。
霜风起深夜,只是欠猿啼。
书派河徐希秀才别业
渺渺渡头路,客心难解携。
半空山远近,寒日水东西。
漾浦渔罾小,飞沙雁阵低。
霜风起深夜,只是欠猿啼。
译文:
在书派的河水中,徐希秀才的别业映入眼帘。
渺渺的渡口,道路漫长而难以解开行囊。
远处山峰半隐半现,太阳在水面上反射出光影。
波光粼粼的河水向东流去,西岸的渔船点缀其中。
飞沙满天如烟似雾,雁群低飞掠过河岸。
夜深霜冷,只有猿猴在林间鸣叫。
注释:
- 书派河:指一条河流的名字,可能是一个地名。
- 徐希秀才:徐希,人名;秀才,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初级功名,这里指徐希的别业主人。
- 渺渺:形容道路遥远,难以看清尽头。
- 客心难解携:客人心中难以带走行李。这里的“难”是形容词词尾,表示很难的意思;“解携”是动词,意为携带、收拾行李。
- 半空山远近:半空中的山高高低低,远近不一。
- 寒日水东西:太阳在水面上的影子时隐时现,仿佛在水中移动。
- 漾浦渔罾(zēng)小:漾浦,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河边的小渔村;渔罾,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
- 飞沙雁阵低:飞沙在空中形成像雁群一样的形状,但显得很低矮。
- 霜风起深夜:晚上风起,霜冻加重,气温下降。
- 只是欠猿啼:只是缺少了猿猴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诗。诗中的主人公是在书派河边告别朋友徐希秀才的家。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他站在渡口遥望远去的路和心中的不舍之情。渡口的道路漫长而艰难,难以收拾行李。第三句描绘了远山和夕阳的美丽画面,第四句则写出了江水东流、渔船点缀其间的美景。然而,最吸引人的是第五句,它描绘了天空中飞舞的沙尘和低飞的大雁。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离别时的凄凉之感。最后一句则是写夜晚的寒冷和缺少朋友的陪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