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人间定是非,是非定得有何为。
而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时无了时。
注释:不要让世俗的是非观念束缚你,因为一旦被束缚就无法解脱。如果不想离开就留下,想离开就离开吧,如果已经了结一切,那就不必再纠缠不清。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出对名利场中是非纷争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何必执着于一时一事呢?既然决定离去,就应该果断地离去,不必犹豫不决;既然已经决定不再纠缠,就应该彻底地放下,不必再纠缠不清。这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洒脱。
莫向人间定是非,是非定得有何为。
而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时无了时。
注释:不要让世俗的是非观念束缚你,因为一旦被束缚就无法解脱。如果不想离开就留下,想离开就离开吧,如果已经了结一切,那就不必再纠缠不清。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出对名利场中是非纷争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何必执着于一时一事呢?既然决定离去,就应该果断地离去,不必犹豫不决;既然已经决定不再纠缠,就应该彻底地放下,不必再纠缠不清。这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洒脱。
翠微山居诗 其二十一 霜飞峭壁夜猿惊,手把松枝叫月明。 知有石龛僧入定,朝来不作断肠声。 注释 - 霜飞:形容霜花在陡峭的山峰上飘落的样子。 - 峭壁:高峻的山岩。 - 夜猿惊:在夜晚听到猿猴的叫声而感到害怕。 - 松枝:指的是松树的枝条。 - 叫月明:用松树枝条挥动,声音清脆响亮,仿佛在呼唤明亮的月光。 - 石龛:石制的小洞,通常用作修行的地方。 - 石龛僧:指在石龛中打坐修炼的僧人。 -
以下是对《翠微山居诗 其二十二》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 1. 任性随缘一比丘:形容自己如同一位修行者,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2. 一生无喜亦无忧:表示一生中没有太多的欲望和烦恼。 3. 白云纵听飞来去:即使云彩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也不觉得可惜。 4. 但得青山在即休:只要有青山存在,就满足了一切。 - 译文: 1. 任性随缘,我就是那个比丘,一生都没有大喜大悲,也无所畏惧。 2.
诗句释义: 人生在世急如风,昨夜今朝事不同。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得几时红。 注释解析: - 人生在世:描述人的一生短暂且迅速流逝。 - 急如风:形容人生的迅速变化,如同疾风般不可捉摸。 - 昨夜今朝:指时间的变迁,昨日与今日的对比。 - 事不同:意味着事情的变化或结果与之前大不相同。 - 桃李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花开能得几时红:暗示美好事物易消逝,强调生命的短暂。 赏析:
早灰百念卧灵山,世路无心绝往还。 僧相祇宜林下看,不堪行到画堂前。 注释与赏析 1. “早灰百念卧灵山”:诗人早早地就放下了所有的杂念,选择在静谧的山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早灰百念”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彻底远离,而“卧灵山”则象征着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地。 2. “世间无有是心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人心的感慨。诗人通过这句话
翠微山居诗·其十三 高山远望石碐碐,叠嶂回峦数十层。 时人只识云生处,不见松萝岩下僧。 注释与赏析 1. “高山远望石碐碐”: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石头表面光滑,颜色深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碐碐形容石头坚硬、平滑如玉石。 2. “叠嶂回峦数十层”:形容山上的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如同无数的屏障。 3. “时人只识云生处”:意指很多人只知道山顶云雾缭绕的地方,却忽略了山腰或山脚的美丽景色
诗句原文: 翠微山居诗 其十八 踏石窗山一老僧,白云为伴水为朋。 通宵只在洞中宿,月上青山便是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僧人在山中修行的生活画面。首句“踏石窗山一老僧”,通过“踏石窗”这个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僧人行走在山间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感觉。接着,“白云为伴水为朋”,则描绘了这位老僧与白云、流水相伴的宁静生活,体现了佛教中“随缘”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通宵只在洞中宿
翠微山居诗 其二十五 高高峰顶恣情田,买断清闲不用钱。 堪笑白云无定止,被他风送出山前。 【注释】 翠微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是终南山的别称。唐人常以终南山代指长安附近的山林。 恣情田:纵情山水。 “买断”句:意谓自己可以任意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不须为生活所累。 “堪笑”二句:意思是说白云本无心于飘流不定,但终不免随和风而去。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首句写登临终南山巅
【注释】 1.翠微:青翠的山。 2.金锡:金属锡,这里代指金锡矿,是一种矿物。 3.樊笼:鸟兽等所关的笼子。这里指被束缚的牢笼。 4.孤云:指飘浮在天空的云朵,也比喻高远、自由的境界。 5.脱尘履:摆脱尘世烦恼的鞋子(或称“道鞋”)。 6.留踪:留下痕迹。 7.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后两句则以人的心境作比,写出了对自然的感受。全诗构思独特,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
百计千般只为身,不知身是冢中尘。 莫欺白发无言语,此是黄泉寄信人。 注释与解析: - “百计千般只为身”: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满足自己的欲望,尝试了各种方法。 - “不知身是冢中尘”:这里的“冢”指的是死亡,意味着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时,会有一种被遗忘在尘土中的失落感。 - “莫欺白发无言语”:指出老年人虽有言语的能力,但可能因为年老体弱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士形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翠微山居诗 其十六 三界无家谁最亲,十方惟有一空身。 但随云水伴明月,到处名山是主人。 1. 释义:在佛教中,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分别对应人间、天界和超脱轮回的境界。"无家"意味着没有固定的住所,"最亲"表示亲近。"十方"指的是所有方向,"惟有一空身"指的是只有一个人的身体,即出家人
【注释】: 翠微山居诗 其六 老来欲觅人间物,须向红尘问世人。 莫怪山僧无扫帚,都缘行处不生尘。 【解析一】: “老来欲觅人间物,须向红尘问世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年老之后想要找到人间的东西,必须到红尘世界中去询问世人。这里的“红尘”指的是繁华的世界,也就是人间。 【赏析一】: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对世间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他明白,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就必须深入人间,与世人交往
【注释】 翠微山: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长安时所作。诗写他退居翠微山后的生活。任运:指随遇而安。作老颠:指作和尚。何须论道复论禅:意思是说,你不必去讲什么佛家道理和禅宗教义了。闲事:不急之务、不关重要的事。相扰:干扰。妨我长伸两脚眠:妨碍我伸开双腿好好休息一下。 【赏析】 《翠微山居》是杜甫晚年在长安时所作。诗人退居翠微山后的生活,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
注释:翠微山居诗 其一 山水煎茶拗柳枝,禅衣百结任风吹。 看经只在明窗下,得失荣枯总不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修行心境的诗。诗人在翠微山的居所,以山水为伴,以茶叶为饮,悠然自得。他穿着百结的禅衣,任凭风吹,不受世俗纷扰。他在明亮的窗户下读经书,对世事的得失荣枯毫不关心,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注释】翠微山居:即隐居于翠微山中。九:此为第九首,与八首相对。朝:早晨。花开满树红:春天的花朵开满了枝头,呈现出艳丽的红色。暮观落叶又还空:傍晚时分,观赏着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又觉得一切都已经空空如也。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把花儿比作人间的事情,因为花朵的盛开和凋零就像人间的兴衰一样,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翠微山居的生活,通过对花开花谢的观察
百计千般只为身,不知身是冢中尘。 莫欺白发无言语,此是黄泉寄信人。 注释与解析: - “百计千般只为身”: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满足自己的欲望,尝试了各种方法。 - “不知身是冢中尘”:这里的“冢”指的是死亡,意味着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时,会有一种被遗忘在尘土中的失落感。 - “莫欺白发无言语”:指出老年人虽有言语的能力,但可能因为年老体弱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
早灰百念卧灵山,世路无心绝往还。 僧相祇宜林下看,不堪行到画堂前。 注释与赏析 1. “早灰百念卧灵山”:诗人早早地就放下了所有的杂念,选择在静谧的山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早灰百念”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彻底远离,而“卧灵山”则象征着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地。 2. “世间无有是心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人心的感慨。诗人通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