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无坏烂。
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不办。
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

诗句释义

1 端师子: 这里指的可能是某种动物,端师子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名字或称谓。在佛教中,“师子”通常用来比喻狮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狮子座,或者是指一种狮子形象的装饰。

  1. 太慵懒: 表示非常懒惰。
  2. 未死牙齿无坏烂: 即使已经死亡,但牙齿依然完好无损。
  3. 二时伴众赴堂: 在两个时间段里,一直陪伴着众人前往某个地方(堂)。”二时”可能是指白天和夜晚的某个时段。”伴众赴堂”可能意味着陪伴、陪同众人去某个地点,如寺庙等。
  4. 粥饭都赶不办: 连粥和饭都赶不上准备,形容忙碌到极点。
  5. 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 现在能死是一件幸运的事情。长眠即死后安息,百事不管可能意味着死后万事皆放下,不再牵挂。
  6. 第一不著看官: 第一点不需要关注看客。”著”在这里有关注、注视的意思。
  7. 第二不著吃粥饭: 第二点不需要关注食物、吃饭的问题。

译文

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无坏烂。
两个时间陪大家去庙堂,连粥饭都快来不及准备。
现在死去是件便宜事,死后一切都不管。
第一不用管观众,第二不必担心食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生前的忙碌和死后的宁静,表达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诗中的“端师子”可能象征着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慵懒”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力感和对无常的接受。通过描绘日常的生活琐事——准备食物和陪伴众人,诗人传达了生活的平凡与忙碌,而当生命终结时,这一切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解脱。

诗中提到的“看官”和“吃粥饭”可能代表了世俗的观点和需求,诗人用这种对比来强调生死的意义超越了物质和感官的需求,更注重精神和内在的平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却深刻地探讨了生死、忙碌与宁静的哲学问题,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