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深渊,匝地周天。
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鲜。
【注释】
彭心斋:指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彭龟年,字子寿;“逢源”是其号。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歌颂功德、颂扬功德的。
匝地周天:环绕天地间。
鹧鸪:鸟名,鸣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用来抒写思乡之情。
百花鲜:春天万物复苏时,百花竞放,色彩艳丽。
【赏析】
这首诗是彭心斋为师作的颂文。诗中描绘了春天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恩师深深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光大深渊,匝地周天。
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鲜。
【注释】
彭心斋:指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彭龟年,字子寿;“逢源”是其号。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歌颂功德、颂扬功德的。
匝地周天:环绕天地间。
鹧鸪:鸟名,鸣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用来抒写思乡之情。
百花鲜:春天万物复苏时,百花竞放,色彩艳丽。
【赏析】
这首诗是彭心斋为师作的颂文。诗中描绘了春天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恩师深深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注释】: 1. 信士画真请赞:是一首佛教诗。信士指信奉佛法的修行人,画真请赞,是请人给画一张佛像供自己礼拜。 2. 非迷非悟,谁强名模:意谓不迷惑、不觉悟,谁能用名字和形象来描绘呢!“迷”即迷惑,“悟”(悟道)指觉悟。“谁强”是说没有人能够勉强。 3. 无相三昧(mèi),不受涂糊:意谓达到“无相三昧”,就能超脱尘世一切烦恼,不再为世俗所染。“涂糊”,喻指世俗之尘。 4. 越色超声无个事
诗句释义与赏析 普因乾坤非外物,周闻法界祇圆音。 - 解释:宇宙的本原不是外在之物,佛法的世界只有圆满的声音。 含灵入我身毛孔,非相非名何处寻。 - 解释:灵魂和生命之气渗透到我们身体的每个毛孔中,它们既非具体物质也无固定名称,难以寻觅。 宝陀触目无人见,妙体端严不坏金。 - 解释:佛塔(宝陀)在视线中是看不到的,它的美丽与庄严如同不朽的黄金。 如钟含响随缘应,见我方知识自心。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禅宗僧人,通过对易尽世间颜色,普庵顶相奚为。等大虚空一体,雾露云霞表衣。眼观不见,耳听不知。惺惺不昧,了了何亏。自解拈花知起处,冷笑达磨更西归。用晦隐显无劳失,亘古亘今也大奇。的逐句解读,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感悟。 1. “易尽世间颜色,普庵顶相奚为。”这句话表达了禅宗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禅宗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幻的
【解析】 1. 颂古九十八首:唐代诗人王维所撰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九十八首。 2. 婆子台山:位于今四川乐山市,是大佛寺所在地。台山,即峨眉山。 3. 识得台山婆子了:指识破了婆子和尚的伎俩。“婆子”是佛教语,意同“老僧”。 4. 赵州消息:指赵州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灵石县(今山西灵丘县)说法,见人便问:“什么人?”答者皆说“苍生”,他马上说:“苍生无口。”又问:“什么也看不见?”答者都说“盲汉”
赵州(今河北省赵县)的火灾非常紧急,需要人们迅速扑灭,可是人们却浑然不觉,没有一个人去注意。 骑个金毛驴在物外漫游,南泉寺的泉水滴滴答答,流淌着深深的情意。 注释: 颂古九十八首 其九十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属于《全唐诗》的第八十一卷。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赵州火势如猛虎,急须贤守善为谋。 大众浑无半眼觑,骑个金毛出物优。 南泉滴滴深无尽,时听禅僧报四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
这首诗的原文是: 信士画真请赞 其四 法空为座,金刚为体。板如痴脱空无底。 信心无二,吞山纳水。 注解: - 信士:虔诚的信徒。 - 画真请赞:指佛教中的一种仪式,通过画画来表达对佛陀的敬仰与赞美。 - 法空为座:指佛法的空性是修行的根本。 - 金刚为体:指佛法的力量如同金刚般坚固不可摧毁。 - 板如痴脱空无底:形容修行者的心灵如同一块坚如磐石的木板,超越了一切烦恼和欲望,达到一种超然的境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形似人、性真无相的冰和水为描写对象,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它们人的形貌、情态,从而表达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无相光中弄影人”:描绘了一种神奇的景象。在无相光中,有一个像人一样的影子在玩弄着它。这里的“光”指的是一种无形的、无法捉摸的光,这种光能够穿透一切物质,使影子显得格外清晰。影子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人,与本体相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注释】 苍天:指天地万物。悟无生法:领悟到没有生灭变化的道理。 谈不说禅:谈论佛法时,不涉及禅理。 开两片皮:比喻说话、写文章时只注重形式技巧而忽略内容实质。 括地该天:包罗万象的天地。如何是佛:怎样才是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诗人以苍天为喻,批评那些只会空谈佛法而不注重实际修行的人,他们既不会谈论佛教,也不愿意去实践佛教。同时指出了那些只知玩弄文词技巧,而不懂得佛法本质的人
注释:这是第三句,意思是说这个佛身是没有变化、没有坏掉的,鼻孔里可以藏下整个宇宙。这里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法是不变的、永恒的,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完好无损的。同时,诗人也认为佛法超越了物质世界,可以在人的鼻孔里藏下整个宇宙。这种理解体现了佛教的空性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解析: 1. 诗句分析: - "立亡坐脱不为奇":描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在生死面前不动心,不执着。 - "石霜迁化少人知":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境界的深刻理解。 - "九峰师子连天吼":形容声音如狮子般威武,震撼人心。 - "刹那惊杀野狐狸":描绘了一瞬间的强烈声响,足以让野性动物感到恐惧。 2. 关键词注释: - 颂古九十八首:古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集。 - 其九十:指的是诗集中第90首诗
【注释】 妙哉心斋:真了不起啊。彭心斋,作者的别号,逢原是他的字。心斋是禅宗的术语,意指“心即是道”,即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佛性,一切法无非自性。深埋:深深地藏在心底。神通:佛教名词,指人的一切神异功能。妙用:高明的作用。运水:搬运物品。 何妨:何必担心。 【译文】 你真了不起呀!你的心深藏在心底。想要认识你的神通和作用吗?不必担心搬运物品和搬运柴火的事情了。 【赏析】
诗句解析: 1.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 般若:佛教中的空性理论,指一切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华严:佛经中的一种教义,强调整体性和和谐性。 - 涅槃:佛教中的最终解脱状态,即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 宝积:佛教中的善行积累,比喻功德如宝一般珍贵。 2.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 龙宫海藏:形容知识的深邃与浩渺,如同龙宫的宝藏一样难以穷尽。 - 悟则一字不识
【注】: 1. 同轮歌:指佛教中的轮回转世之说。 2. 应机互换不空同:指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任运随时转此公:指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状态。 4. 岂用千寻麻索拽: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5. 指端轻拨满寰中: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6. 活泼泼,耀玲珑:形容事物变化多端,生动活泼。 7. 相继联绵不断穷
【注释】 1. 彭心斋(1620-1687):即彭绍升。字心斋,江苏武进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著有《中州人物志》。 2. 逢原:彭心斋的别号。 3. 居士:旧时出家人称在家修行的人为居士。也指佛教徒。 4. 吞光饮露:佛教语。《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菩萨行于道场,不食五谷,以四天下之食供养诸佛,以无量水百斛洗足。”此指佛教徒。 5. 无相光中有相身:佛教语。谓“无相”是“真身”
【注释】 彭心斋:作者自称的号。逢源自:指遇之。一句下加三句,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意思,意思是人生不能相见,就像天象中的参星和商星永远在天空中相对移动(参、商两星都是二十八宿之一)。 大目犍连:即目犍连尊者。佛教传说目犍连为救其母而降服魔王。 猿抱子归:意谓猿猴抱着孩子回到深山。 青嶂里:形容青山连绵,如屏风般耸立。 碧岩前:指岩石颜色像翡翠一样碧绿。 【赏析】
香积厨法语 咦,好辨心,以此三法为三昧,无量无边世不会。 我今修供佛众生,万圣千贤悉同共。 摩诃般若味真如,十波罗蜜同受用。 大家着力要精专,一粒微尘不许动。 为报龙天并八部,莫入厨中乾打鬨。 监斋使者在眼前,守护普庵无罅缝。 针扎不入起馨香,十八元来佛不共。 【注释】 1. 香积厨:佛教用语,指供奉佛像和佛经的处所。 2. 法语:佛教用语,指佛教教义中的教诲或指示。 3. 咦:感叹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