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居士,吞光饮露。
无相光中有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注释】

  1. 彭心斋(1620-1687):即彭绍升。字心斋,江苏武进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著有《中州人物志》。
  2. 逢原:彭心斋的别号。
  3. 居士:旧时出家人称在家修行的人为居士。也指佛教徒。
  4. 吞光饮露:佛教语。《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菩萨行于道场,不食五谷,以四天下之食供养诸佛,以无量水百斛洗足。”此指佛教徒。
  5. 无相光中有相身:佛教语。谓“无相”是“真身”,而“有相”是“幻身”。
  6. 无明路上无生路:佛教语。意谓在无明之中找不到真正的生命之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作的颂文,献给老师逢原。诗人通过赞美老师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中有居士,吞光饮露。”这是说,有一位居士,他像吞光饮露一样默默地修行,不问世事,超脱尘世。这里的“居士”是指佛教徒,他们常常过着清修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而“吞光饮露”则是形容他们如莲花般纯洁,不沾尘埃。

第二句:“无相光中有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这是说,在佛教的教义中,存在着一种叫做“无相光”的东西,它包含了一切的真相,但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而在这条通往真理的路上,却充满了无尽的困难和挑战,就像一条没有生路的道路一样。这里的“无相光”是指佛教中的绝对真理,而“有相身”则是指世俗生活中的物质形态。

第三句:“中有居士,吞光饮露。”这句诗与第一句相同,但语气更加强烈,强调了居士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这里的“居士”仍然是指佛教徒,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最后一句:“中有居士,吞光饮露。”这是整首诗的总结,再次强调了居士们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他们虽然生活在世间,但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既是对他们的一种赞美,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