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识心达理,不是胡言乱语。
教化三千大千,个个透泥入水。
应无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时中净念法身,何假烧钱化纸。
不被邪魔所惑,各各尽淘真理。
亦非夜聚晓散,亦不远寻山水。
亦不发愿烧香,亦不弃离妻子。
不啖众生血味,便敬六亲九祖。
誓不饮酒猖狂,不入牢狱苦楚。
见利便不干心,处处如钦父母。
你争无明人我,我自无可作做。
修桥补路随缘,身作山河国土。
供养大地含灵,上愿皇图永固。
时时风调雨顺,日日民歌乐舞。
皆因自性天真,永不入他门户。
如今一物无求,不著邪魔祛使。
不离当处湛然,运水搬柴佛事。
何须打铙击钹,岂用槌钟击鼓。
饶舌合掌归依,早被参方取怒。
只心普遍莲花,何异西方净土。
自古本自无迷,今本何曾有悟。
设有三乘五教,也似添盐和醋。

【注释】

达理:明白事理。

识心:了解心性、本性。

教化:教化众生,引导众生向善。

三千大千:指极广大无边的世界,泛指世间一切事物。

应无所住生心:应当没有固定所住,而能生起真心。

时中净念法身:即“法身”是佛的本相或真如,是佛法修行者所证悟的最高境界。

何假烧钱化纸:不需要烧纸钱祭祀神灵。

夜聚晓散:晚上聚会、白天散去,形容人浮沉不定,无定处。

亦不远寻山水:也不必到处寻求山川风景。

亦不发愿烧香:也不需要烧香祈福。

亦不负离妻子:也不必离开家庭、妻子。

不啖众生血味:不吃众生的食物,表示慈悲为怀。

便敬六亲九祖:就尊敬自己的祖先和亲人。

誓不饮酒猖狂:发誓不饮酒放纵。

不入牢狱苦楚:不进入监狱遭受苦难。

见利便不干心:见到利益就不动心。

处处如钦父母:处处都像对待父母一样恭敬孝顺。

你争无明人我:你不要争论是非对错,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我自无可作做:我没有什么可以做的。

修桥补路随缘:修补桥梁,铺设道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身作山河国土:身体就是山岳河流土地,比喻修行者的身体和心灵。

供养大地含灵:供养大地上的万物,尊重它们的生命力。

上愿皇图永固:祈求国家长治久安。

时时风调雨顺:事事都顺利,风调雨顺。

日日民歌乐舞:天天都有民谣歌唱,有舞蹈欢庆。

皆因自性天真:这都是因为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天真的。

永不入他门户:不会受他影响,不受他人观点左右。

如今一物无求:现在什么都不需要追求了。

不著邪魔祛使:不被邪恶迷惑,不被鬼神驱使。

不离当处湛然:始终在正确的地方,心境清明。

运水搬柴佛事:搬运柴火,帮助寺庙做佛事。

何须打铙击钹:何必敲打铙钹来吸引信众呢?

饶舌合掌归依:多嘴多舌地合掌皈依三宝(佛教用语)。

早被参方取怒:很快就让施主恼怒生气。

只心普遍莲花:一心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如同莲花。

何异西方净土:这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

自古本自无迷:自古以来,人们本来就没有迷惑的时候。

今本何曾有悟:今天的人又有什么能够悟道呢?

设有三乘五教:如果有了三种不同的教义和五种不同的修行方式。

也似添盐和醋:也像加盐和醋一样随意变化。

【赏析】

此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讲述普庵宗智禅师的故事,表达了禅家“无我”、“无执”的思想。这首诗用白话文写禅宗公案,语言通俗易懂,但内涵深刻。

普庵宗智禅师是宋代高僧,他曾到南屏山拜访一位名叫妙总的和尚,两人谈起禅机,妙总说:“禅是无学之人学得。”宗智问:“如何是无学之人?”妙总说:“普庵宗智是也。”宗智说:“和尚莫不是瞎么?”妙总说:“普庵宗智是瞎的!”宗智又问:“为什么?”妙总说:“普庵宗智是眼瞎。”

这首诗就是从这个对话中提炼出来的。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了禅宗“无我”的思想。宗智问妙总“如何是无学之人”,妙总回答“普庵宗智是也”,说明禅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宗智又问“如何是无学之人”,妙总回答“和尚莫不是瞎么”,意思是说禅宗是不讲学的;宗智又问“为什么”,妙总说“普庵宗智是瞎的”。意思是禅家认为每个人本来就具有佛性,无需学习就能领悟佛法。

整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禅宗思想,语言通俗却含义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