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树子,混盳非出入。
头尾应皆急,妙了过这边,渡海何曾湿。
【注释】
三昧:梵语“摩诃三昧”的译音,指禅定。三昧诸颂:即《无相颂》或《心无颂》。
无根树子:比喻不生不灭的东西。
混盳(yì):杂乱。非出入:指不生不灭。
头尾应皆急:指一切法无生无灭、无始无终。
渡海何曾湿:指佛法无边,能渡无明之海。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名典“无相颂”(亦称“心无颂”)为题,借佛家思想来阐释人生哲理。诗中通过描绘一个无根、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无”,来说明人生的一切烦恼都因缘而起,没有固定的根基和形态,而一旦悟到了佛法,就能超越世俗观念,达到解脱的境地。
诗的开头两句写“无根树子,混盳非出入”,意为世间万物都是没有根源的,都是杂乱无章的。这里的“无根树子”比喻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根基。而“混盳非出入”则是指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这两句诗通过对无根树子和混盳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世间万物无常性的认识。
接下来的两句“头尾应皆急,妙了过这边,渡海何曾湿”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阐释。诗人指出,无论是头还是尾,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应该是迅速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形态。而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就像渡海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湿气。这两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和无我性,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观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无根树子、混盳、头尾、渡海等意象,表达了一种对于世间万物无常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这首诗虽然只是借用佛教名典来阐述人生哲理,但其所表达的思想却是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它告诉我们,只有认识到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和无我性,才能超越世俗观念,达到解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