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里蟾光撮得么,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注释:
空里蟾光撮得么,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空:虚空,这里指月亮。
蟾光:即蟾蜍之光,古人以为蟾蜍能吸月中精华而化为明月,因此称月亮为蟾光。
么:同“摩”。
待:等。
风列子:指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
须弥:梵语suvarna的音译,意为“山”,佛教认为须弥山有七山之高,八海之深,是世界的中心。
先天:指宇宙万物存在的本原。
无奈:无可奈何,无法应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共十首,名为《颂十玄谈》,此为第八篇。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空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深深敬畏之情。
首句“空里蟾光撮得么”,描绘了夜晚天空中的月亮,用“撮”字形容其明亮、圆润。次句“待风列子已蹉跎”,则转入对列子御风而行的描述,意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之力的强大和不可抗拒的敬畏。第三句“须弥无缝徒伸手”,则进一步描述了须弥山的壮丽,并用“伸手”二字来形容诗人无法触及这宏伟景象的无奈。最后一句“任是先天不奈何”,则是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存在本原的深深敬畏,感叹自己无法应对这宏大的自然力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