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馀任灭磨,应不唱巴歌。
真如法界内,无自也无他。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注释与译文: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可能是一首表达佛教哲理的颂词,强调了佛法的无限性和随机性。
- “无馀任灭磨”:这里的“无馀任”可能是指不受任何限制或约束的意思,“灭磨”则是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够彻底地消除一切障碍和烦恼。
- “应不唱巴歌”:这里的“唱巴歌”可能是一个典故,意指佛教中的悲苦之声(如《悲华经》中的描述),而“不唱巴歌”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悲苦、追求解脱的境界。
- “真如法界内”:真如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真实的本性或真理。这里可能是指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真如法界内),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自他之分。
- “无自也无他”: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强调了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自我与他人的区别。
- 译文:金刚随缘无穷尽的赞美诗,无余留的磨灭声,应对不起悲苦之歌,真如法界之内无自己也没有他人。
-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在佛教中,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我或他者。这种思想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以及超越个人欲望和偏见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逐句分析:
第一句:“金刚随机无尽颂”:这里的“金刚”可能是指坚固如金刚石的品质,而“无尽颂”则表示这种品质是无尽的赞美。这一句可能是在赞美某种坚不可摧、永恒不变的品质或理念。
第二句:“无馀任灭磨”:这里的“无馀任”意味着没有任何剩余或保留,而“灭磨”可能是指消除一切烦恼和痛苦。这一句可能是在强调一种无所保留、彻底净化的状态。
第三句:“应不唱巴歌”:这里的“唱巴歌”可能是一个典故,意指佛教中的悲苦之声(如《悲华经》中的描述),而“不唱巴歌”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悲苦、追求解脱的境界。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情感、追求精神解脱的态度。
第四句:“真如法界内,无自也无他。”:这里的“真如”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真实的本性或真理。而“无自也无他”则强调了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自他之分。这一句可能是在强调一种超越自我中心、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
第五句:“大乘正宗分第三”: 这句可能是在引用某个特定的大乘经典或流派,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属于某个特定的宗教文献或理论体系。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在佛教中,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我或他者。这种思想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以及超越个人欲望和偏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