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嫌千口少,烦恼何时了。
地狱与天堂,历历无人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进行分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是该组七言绝句的总起句,“金刚”是指佛的法身,“随机”意为随时应变,“无尽颂”意为无穷无尽的赞颂;“大乘正宗分第三”指《大乘经庄严经》的第三品,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关于“三贤”的论述,“大乘”指佛教中的菩萨修行所要依止的主要经教;“千口”指众多的人,“少”即少,“烦恼”指烦恼、苦恼。“大乘正宗分第三”表明诗人要阐述的是大乘经典的核心内容,即“三贤”,并以此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础。
第一联:“富嫌千口少,烦恼何时了。”这两句是诗人针对当时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象而发牢骚的。“嫌”是嫌弃之意,“富嫌千口少”意即嫌贫爱富的人太多,说明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很大,许多人为了金钱而抛弃亲情,从而产生怨恨之心。“烦恼”是烦恼的意思,“烦恼何时了”意即人们追求的名利财富何时才能实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联:“地狱与天堂,历历无人晓。”这两句是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感慨和思考。“地狱”指的是人世间的苦难,“天堂”是指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境界,“历历无人晓”意为这些美好的境界在人间却是如此难以实现,没有人能够了解。
【答案】
示例:
译文:
嫌贫爱富的人太多,烦恼何时才能结束?
地狱和天堂,人们历历可数但都无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咏叹大乘佛法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看法的。首联两句通过“嫌”和“少”二字将当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问题凸显出来,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们追逐名利财富的不满情绪。颔联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是多么地遥不可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尾联则以“历历无人晓”一句点出了人们对于这种境界的认识是多么地缺乏,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