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颗明。
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其内容为: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颗明。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

我们来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第一句:“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金刚随机无尽颂”:这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指佛祖的教诲如同金刚般坚固、永恒,且无始以来都未曾间断过。这里的“颂”是一种诗歌形式,用以赞美佛祖的教义。
  • “其二”:这表示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部分,共有四十二章,此处仅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这里的“净心行善”是指通过净化心灵去实践善行,而“第二十三”可能是指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的序号或位置。

第二句:“菩提元等平”

  • “菩提”:在佛教中,菩提意为觉悟、智慧,是通往成佛之路的最终目标。
  • “元等平”:这里的“元”可以理解为根本、源头,而“等平”则表示平等、无差别。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菩提的智慧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达到觉悟。

第三句:“摩尼一颗明”

  • “摩尼”:在这里指的是佛教的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叭咪吽”。它被视为佛教最神圣的标志,象征着法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辉。
  • “一颗明”:这里的“一颗”指的是六字大明咒中的“嗡”,而“明”则表示明亮、清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颗摩尼大明咒是如此明亮、清晰,照亮了一切黑暗,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和解脱的道路。

第四句:“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

  • “了自本无名”:这里的“了自”指的是认识自己,而“本无名”则是指出生时原本就不存在的名字。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修行和悟道,人们可以超越对名字和表象的执着,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觉悟。诗中通过对菩提、摩尼大明咒等佛教符号的描述和诠释,传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和解脱之路。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