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断灭心,休将闻见寻。
一念无思体,圆通妙智音。
【注释】
金刚:指佛教中的金刚杵,象征着坚固不摧。随机无尽颂:指《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道理。第二十七:指《金刚经》第二十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断:没有断绝,即不生灭。无灭:没有消失,即不断。分:分别,区分。第二句:指出一切法本来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并没有固定的实体。无:没有,不。思体:思考的本体,指思维、观念。圆通:圆满通达。妙智:极高的智慧。音:语言,文字。
【赏析】
本诗是禅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七品的颂文,是一首颂赞般若智慧的文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韵脚为平声。第一二两句说,不要执著于任何有为之法,要随缘任运,不可妄起执着之心;第三四两句说,一旦悟到无为的境界,便能证得圆通的智慧,领悟到般若真谛。
此诗所颂扬的,就是禅宗的“无住为本”之旨趣。“无住”是般若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佛家修行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要求人们超越对现象的执著、超越对事物的执着、超越对自我的执著、超越对外物的执着、超越对生死的执著。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必须破除一切执著。所以,“当无断灭心,休将闻见寻”,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告诫,告诫他不要有任何的执著之心,也不要去追寻那些世俗的知识与经验。因为只有超越了执著,才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才能真正地领悟到般若的真谛。
“一念无思体,圆通妙智音。”这两句话是对前面所说的“无住为本”的进一步阐释。在禅宗看来,人之所以不能超越对现象的执著、不能领悟到般若真谛,就是因为人的心中充满了种种执著与妄想。要想真正地领悟到般若的真谛,就必须摆脱这些执著与妄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种超越世俗的心境,需要有一种圆通的智慧。这种圆通的智慧并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而是通过修行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人超越世俗的束缚、超越生死的轮回,从而实现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