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谈今我尚无,木奴草女辨工夫。
草木恰知非外物,含灵那信自毗卢。

注释:

  1. 颂古九十八首 其八十八: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又名《咏怀古迹》)中的第88首。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2. 我尚无:我还没有。
  3. 木奴草女辨工夫:木奴草(即茶叶),草女(即茶花),辨别功夫。
  4. 草木恰知非外物:草木知道它们并不属于外界的事物。
  5. 含灵那信自毗卢:含灵(即草木),那能相信它来自毗卢山。毗卢山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佛教圣地之一,因此这里的“含灵”也指代佛教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佛教的深刻理解。诗的前两句“拈古谈今我尚无,木奴草女辨工夫”,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观察。他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对草木的观察来理解世界。这种参与式的理解方式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后两句“草木恰知非外物,含灵那信自毗卢”,则转向了对生命的思考。草木虽然看似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自有其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这种对生命的理解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认识。他不再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是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又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和信仰。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