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面目汉,面目全该。
日烘杨柳眼,烟抹杏花腮。
黄莺啼不尽,特地下枝来。
偈颂三十四首 其十九
【注释】:
- 无面目汉:指没有面孔的汉子(和尚)。
- 面目全该:指人的面貌全部显露。
- 日烘杨柳眼:太阳照射下,柳树叶子显得格外明亮,好像有“眼睛”似的。
- 烟抹杏花腮:轻风吹过,杏花的脸颊被染上了薄薄的雾气,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十分娇艳。
- 黄莺啼不尽:黄莺不停地啼叫,声音似乎永远也唱不完。
- 特地下枝来:黄莺飞落在特别低下的树枝上。
【赏析】:
《偈颂三十四首》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诗歌总集。贯休是晚唐诗人,字德源,俗姓姜,唐末五代时期高僧。这首诗是《偈颂三十四首》中的第19首。诗中描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通过描写春风、杨柳、杏花和黄莺等事物,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无面目汉,面目全该。
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面目的人(指和尚)”,但面容却非常清晰。这里的“无面目”指的是和尚的身份,他们通常不露面,但面容却清晰可见。而“面目全该”则表示和尚的面容十分完整,没有任何缺陷或瑕疵。整句诗通过对比和尚的外表与内在,表达了对他们身份的尊重和理解。
日烘杨柳眼,烟抹杏花腮。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阳光照耀下,杨柳叶儿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有“眼睛”一般;微风拂过,杏花的脸颊被染上了淡淡的雾气,显得十分娇艳动人。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黄莺啼不尽,特地下枝来。
这句诗描绘了黄莺的歌声悠扬婉转,仿佛永远也唱不完。同时,黄莺也飞落到了特别低下的树枝上,这可能暗示着黄莺在寻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栖息,也可能是为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整句诗通过对鸟儿的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