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一声兮应一声,两个分明好弟兄。
倒却门前刹竿著,芳草漫天荆棘生。
注释:呼唤一声,应声回应的是两个好兄弟。他们倒掉门前的石碑,让芳草遍地、荆棘丛生。
赏析:此诗以“弟兄”代指诗人与元结、刘禹锡等友人,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坎坷时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两人情深意重,后两句写因官场失意而疏远。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深沉。
唤一声兮应一声,两个分明好弟兄。
倒却门前刹竿著,芳草漫天荆棘生。
注释:呼唤一声,应声回应的是两个好兄弟。他们倒掉门前的石碑,让芳草遍地、荆棘丛生。
赏析:此诗以“弟兄”代指诗人与元结、刘禹锡等友人,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坎坷时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两人情深意重,后两句写因官场失意而疏远。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深沉。
【注释】: 突出娑婆世界,一枚真个村头。 突出(指显露)娑婆世界,就像一颗真实的村头。 突出:显露。娑婆世界:佛教语,指世间尘世。 一枚:指一粒米。 行脚都无用处,推倒只好做牛。 行脚:佛教用语,指修行人到处参访。 都无用处:没有用处。推倒:推翻。只好做牛:只好像牛一样任劳任苦。 钉双角,插条尾,绿杨芳草春风里。 钉双角,插条尾:用木棍或竹枝把牛的四肢绑好,防止其逃跑,也象征牛的束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拾得寒山,老虎丰干。 - 释义: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和尚或者修行者的名字。寒山是唐代僧人寒山子,与拾得并称为“拾得寒山”。老虎丰干可能是指另一个僧人或修行者的名字。 - 注释:这里没有直接提到“老虎”,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隐晦手法。 - 赏析:这两句可能是对某个人物的描述
南山律师 赞 优波离后身,韦将军捧足。 布衣真童男,瓦钵天厨食。 咦,历劫戒光秋月明,南山静照烟霜色。 注释:这里的“南山律师”是指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他的字叫做惠能,因为曾在黄梅寺当过律师,所以被尊称为“南山律师”。 译文: 优波离后身,韦将军捧足。 布衣真童男,瓦钵天厨食。 咦,历劫戒光秋月明,南山静照烟霜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
乌龟壳空索索,打一钻响剥剥。 乌龟壳:指乌龟的甲壳。 也是张拳吓野狐:意思是说乌龟在甲壳上画上花鸟虫鱼之类的图案来吓唬狐狸。张拳:画上花鸟等图案。 描邈出来增丑恶:意思是说画了以后显得丑陋恶劣。描邈:画。 虽然三十年后:意思是说这些画过了三十年之后仍然如此。 只管有人卜度:意思是说不管有多少人去占卜它,结果都是一样的。 【注释】 ①“乌龟”句:写龟甲的花纹。 ②“也是”句:谓龟甲上的花鸟图案
【注释】: 靠个布袋瞌睡,平地突出毒刺。 ——靠着一个布袋(装药),在地面上就扎出许多的针来,使人难以逃脱。 有人一踼踼翻,天下脚跟出气。 ——人们一跺脚,天下人都会感到不安(感到震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 首句“靠个布袋瞌睡,平地突出毒刺”,描绘了一种以毒攻毒、以弱克强的局面。在这里
注释: 心尘脱落开岩洞,自性圆通俨绀容。 这里的“心尘脱落开岩洞”是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就像从岩石中开辟出一条道路一样,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而“自性圆通俨绀容”则是形容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和圆满,就像绀色的面容一样。 天子敬龙之恭,不以为喜安然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对龙的尊敬并不是出于喜悦,而是因为他明白龙的真正价值。这里的“龙”指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
【注释】 偈颂:佛经中的赞颂。十六首之一。 曾生:生长。 无相田:指没有相貌的田地,即佛性田地。 异苗繁茂:指不同的种子繁茂生长。 试机先:比喻有先见之明,能预知未来。 庄严劫:佛教语,指久远的时间。 借他力:借助外力。 双树荫凉:比喻佛法和世间法相辅相成。 自然:自然地,自然而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扬佛法的诗,诗人通过赞美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表达了对佛法深深的敬仰之情。
注释: 1. 松风:指松涛声。 2. 侧耳听:仔细倾听。 3. 扪腹而笑:用手摸着肚子笑。 4. 贼精贼精:非常狡猾、奸诈。 5. 咦:感叹词,表示惊讶。 6. 千古万古:从古到今,永远。 7. 得人憎:受到众人的厌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某种行为的厌恶和不满。诗中以松风为引子,引出主题。"侧耳听"和"扪腹而笑"两个动作,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圆觉:佛教用语,指对佛的真实认识。业识幢:即业识(因识)之幢幡。比喻人的行为善恶如旗幢,可招来福祸。猪狗汉:形容人无耻、卑劣。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揭露了那些无耻之徒,他们口蜜腹剑,表面上讲仁义道德,实则阴险狡诈。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七个字,押韵工整。作者在诗中用“一队猪狗汉”和“只管要说傍人罪过”,形象地写出了这些人的卑鄙无耻。最后四句
【注释】 偈颂:佛教语,佛经中的赞颂。六韵体诗的一种形式,由五、七言诗句组成。 心田:心田,比喻人的心灵。 法地:指佛教所提倡的净土,即极乐世界。 灵苗:佛教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同草木一样具有生命力和生机。 金锄:古代农具,用铁制成,有刃。 修竹:修整过竹节的竹子,这里指竹林。 风师雨客:风雨之师,指风和雨。 逐春秋:随着季节变换而生长、凋零。比喻随时间流逝而变化。 【赏析】 《偈颂十六首》
清贫三盏便轻酬,万里曹门出郑州。 尽情斫却月中桂,恼乱春风卒未休。 注释:清贫的我只需饮三杯薄酒就能心满意足,远赴千里之外来到繁华的郑州。我尽情地挥刀砍去挂在夜空中的桂树,然而这却扰乱了春风的气息,使得春风更加难以平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身居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清贫”和“万里”等词语,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渴望
【注释】偈颂:梵语“偈”,即佛经中的偶句;“颂”为赞美之意。此诗用白话文写成了佛教颂文,故名“偈颂”。牛栏、马厩都是供牲畜使用的场所。“罪业黑漫漫”,指罪孽深重。“薰天臭”,熏天臭气直冲云霄。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和尚的偈颂。首联写他跳出净慈寺的牛栏,撞入太白寺的马厩。次联写他在寺中犯下种种罪行。末联写他的罪状被揭露。这首诗以讽刺手法揭露了僧侣们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僧侣们不劳而获
偈颂九首 其八 译文:观音的美妙音声遍布整个世界,她的神通力无所不能。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土,都能看到观音的身影。 - 妙音观世音:观音菩萨的名字是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观音是佛教中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大菩萨之一,她以大慈大悲之心救苦救难,广施甘露,救度一切有缘众生。 - 具足神通力:具足的意思是完全具备,这里指的是观音具有无尽的神通和力量。 - 十方诸国土:十方是指佛教中的四个方向,即东、南
注释与赏析: 1. 颂古八首 其三: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颂古八首》中的第三首,歌颂了钟声的神奇力量。 2. 钟声披起郁多罗:钟声像披开一层薄纱一样飘散开来,象征着钟声的神奇力量无处不在。 3. 妙用灵通变化多:钟声具有神奇的作用,能够灵活地变化,适应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4. 贼是家亲须扫迹:如果贼是自家亲人,那么就必须将其赶出家门,清除痕迹。这表达了对于不忠诚的人必须坚决排除的态度。 5.
【注释】 1. 颂古: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为东汉文人所作。 2. 八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八首诗,共八首。 3. 其四:指《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四首,即《涉江采芙蓉》。 4. 万物朝元:万物都归向宇宙的最高点——天元(即“太极”),比喻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或归宿。不较他:不与其他事物比较。 5. 拈来直截:随意选取。辨誵讹:辨别真伪。誵,通“讹”,错误。 6. 浪子:无业游民
【注释】 《颂古八首》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肘后”指佛经中的《阿难问佛经》。“蓦生”指突然降临或出现。“闲络索”、“闹叉撑”都是佛教的供物,分别指佛像、幡幢等。 “那吒八臂空惆怅”,那吒为梵语na-da(nātavā)的音译,意译为“天帝释”或“多闻天王”。在佛教中是护法神之一,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八臂”指其神通广大,能变化八种不同的形象,即: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