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常对白云开,玉凤衔花去又回。
不学东林远沽酒,渊明多谢入山来。

释义:

我常打开柴门面对白云,就像玉凤衔着花飞来又飞去。

不要学东林寺的僧人到远处去买酒喝,陶渊明应该感谢你来到山中啊。

注释:

谢王宣教见访:谢王宣教是谢灵运对谢惠连的称呼,王宣教是王昙首,当时任永嘉太守,他派人前来邀请谢灵运来访。

柴扉:柴门,用柴木做成的门户,这里指自己的家。

玉凤衔花去又回:比喻谢灵运自己像玉凤那样,带着美丽的鲜花飞来又飞回去。

渊明: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赞赏和仰慕之情。

诗的第一句“柴扉常对白云开”,描绘了诗人常常打开柴门面对白云的情景,这里的“柴扉”指的是诗人的家,而“白云”则代表了高远、清逸的境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高洁品格。

第二句“玉凤衔花去又回”,比喻了诗人自己像玉凤一样,带着美丽的鲜花飞来又飞回去。这里的“玉凤”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白鹤,而“衔花”则暗示了诗人的才情出众。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陶渊明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才子佳人的羡慕之情。

第三句“不学东林远沽酒”,意思是说诗人不需要到东林寺去买酒喝,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满足。这里的“东林寺”指的是古代佛教寺院,而“沽酒”则是买酒的行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渊明多谢入山来”,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表示诗人对陶渊明的深深敬意和感谢,他感谢陶渊明能够进入山林,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快乐。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