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见之时,羯谛羯谛。
见非是见,波罗羯谛。
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
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

偈颂七十六首其二十四

见见之时,羯谛羯谛。

“见”在这里指的是“看到”,即观察或感知。”羯谛”意为“真理”,“波罗羯谛”意为“真正的、正确的认识”。这里的译文是:“当你真正地观察或感知到事物时。”

见非是见,波罗羯谛。
“非是”指的是“不是”,即与真实相反的、虚假的。”波罗”在此处表示否定的意思,”羯谛”依然是“真理”。这里的译文是:“你看到的并非真实的事物。”

见犹离见,波罗僧羯谛。
“犹”在这里是“还”、“仍旧”的意思,”离见”指的是“远离了看的过程”,即超越了视觉感知。”波罗僧”意为“真正的、正确的知识”,这里指超越肉眼可见的真理。这里的译文是:“你仍然远离了真正的、正确的认知。”

见莫能及,菩提萨婆诃。
“莫能及”意为“无法比拟”,表示这种认知或理解是超越了所有其他认知的。”菩提”在佛教中代表“觉悟”,“萨婆诃”意为“善知识”。这里的译文是:“这种认知或理解是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达到的,它超越了一切,是真正的、正确的认识。”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观察和理解的一个哲学探讨。诗人通过对比“真实”与“错误”的认知,以及超越这些认知的“真正的、正确的知识”,来强调理解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首诗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观察和理解,追求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觉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